岑先生,是从中学里走出来的博士生,教我们“当代语文教改理论”这一专业课。我们最喜欢岑先生跟我们闲聊他在中学里的那些事儿。
岑先生的学生是最清闲的,也是最忙碌的。清闲的是课外和寒暑假没有山般的纸质作业,忙碌的是有很多语文实践活动要参加。课外,岑先生有时会让学生分组在报纸等媒介上寻找广告语的错字、错词、病句,有时会让学生给某一产品设计广告语,有时又会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家乡的美丽景点写解说词。寒暑假的时候,岑先生的作业更是种类繁多: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50副对联,开学后每人交一份500字的感受或见闻;围绕“春节”这一主题,从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消费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三五位同学为一组,每星期开一次“读书沙龙”,并有人负责全程真实记录;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进行采访,撰写采访稿……这些做法无不充分体现了岑先生“快乐寒暑假,轻松学语文”的宗旨。
岑先生是“行万里路”的身体力行者。课堂上很多素材来源于他采风时所抓拍的精彩瞬间。一幅树上“长”出钉子的图片,触发了学生的遐思:是小孩练飞镖,是老人晨练挂包,是居民挂鸟笼,是沿街商家挂横幅,还是……最终爆发了“方便了自己,缺失了文明”的道德控诉。一组不同时间段的树叶图,指引学生与时间进行对话:绿树成荫犹如人之青年,枝繁叶茂犹如人之壮年,叶老枯黄犹如人之晚年,引发了学生关于“昨天·今天·明天”的大讨论。一幅幅图片,一场场交锋,一次次洗礼,岑先生总能用自己的方法引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思辨中学语文,学做人。
岑先生的作文教学别具一格。有一次,岑先生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1)一个女孩1岁时被送人了,16年后……(2)卡尔和布莱是多年的好友,在一次宴会上,卡尔的一枚金币不见了,他要求搜身,全场只有布莱不同意,气氛顿时变得很紧张……要求:①请发挥想象,把故事叙述完整;②续写时必须出现手机、手枪、电脑、车、别墅、最少三个人、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一首诗。如此有创意,难怪他的学生会边写边笑,越写越起劲,且从未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程少堂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要成为名师,就要学会玩教材;语文教师要努力争取把课上得好玩些;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玩文字游戏;通俗地说,所谓语文味,就是把语文课教得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岑先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语文味”,努力将语文诗意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接触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激情,引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