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4期 ID: 136200

[ 陈维贤 文选 ]   

“秒杀”的秒变

◇ 陈维贤

  最近一段时间,“秒杀”又成为网络、报刊等媒体频频出现的热词,并迅速流传。请看下面例子:
  (1)《一元秒杀引发多城市网络拥堵 淘宝赔偿9万元》(《钱江晚报》2009年9月26日)
  (2)自从五大泰拳王嚣张放话要“秒杀中国功夫”,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就非常关注相关报道,作为武术界人士,汪键对泰拳如此藐视中国武术的言辞感到愤怒。 (《天府早报》2009年12月1日)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秒杀”一词意义丰富,适用范围广泛,颇有探析之必要。查《现代汉语词典》,“秒”乃“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杀”有个义项,常用义为“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战斗”、“削弱;减少;消除”等。两者组合并不太合乎现代汉语规范,但该词却大受欢迎。实际上,“秒杀”并非新词,2007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的171个新词,即含有“秒杀”一词。
  “秒杀”本是电脑游戏中的名词。指在玩家PK或者在和怪物打斗时,对方过于强大,在玩家没有还手或逃跑余地的情况下就被杀死。它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红月redmoon”中,是网游时代的第一批网络游戏,其游戏战斗以秒杀为主题。“秒杀”也衍生出相关词,形容秒杀的非常快的叫“瞬秒”——这是一个基于逻辑意义的词汇,也就是“当即发生”,在攻击者作出攻击指令的同时,目标已经死亡。作为电脑游戏名词,其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有限。
  后来,“秒杀”又逐渐发展为网购用语,成为网上竞价的一种新方式。所谓“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同一时间在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甚至只用一秒钟。真正让“秒杀”这个词众所周知并为人们津津乐道、达到最高峰的是因为淘宝网的“秒杀门事件”。2009年9月25日20点整,“淘宝网”为庆祝成立6周年发起“一元秒杀”活动,活动公正性受质疑,并造成网络拥堵。这起事件被几亿人关注并被媒体大量宣传,让秒杀成为一种新型营销的代名词,并真正走红。
  (3)联想史上最大规模淘宝秒杀正式上线。 (搜狐网新闻)
  (4)我看中一款相机,原价3000多元,秒杀价才500多元。
  “秒杀”的该义项又有简化为“秒”的发展趋势。
  (5)今天你秒了吗?
  (6)网购达人一秒赚50元。
  眼下,“秒杀”又生许多新意。①在格斗中用极短的时间击倒对方。例(1)即是。②股市、证券市场的最后几个交易日,在短时间内价格的大幅下跌、缩水。③秒杀即为本场的最后一投,不给别人留时间。
  (7)如果放开攻击限制,我可以瞬间击倒他!如果放开攻击限制,我可以秒杀任何对手。
  (8)翻了近段时间989的每日走势图,突然对它的秒杀起兴趣了,秒杀出现的那天,换手和成交都不大,说明什么?应该主力当日操作介入不深,小小的抛盘,下无承接,就造成低几档才能全部成交完。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秒杀”的主要演变轨迹:网游词语→营销词语→股市名词→搏击用语。在演变过程中,各个义项“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目前最常用义为“在格斗中用极短的时间击倒对方”和“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
  “秒杀”的秒变启示我们,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词新义应运而生,有的会为大众接受,最终成为普通话语汇;有的也许昙花一现,很快寿终正寝;有的可能死灰复燃。关注现实,顺其自然,是为人间正道。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