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4期 ID: 136204

  

存在的神话

◇ 文 勇

  时间:2009年9月
  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13)班
  程红兵点评:
  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斯在《断片》中指出:“诗,是生活的外形。个体活在整体之中,整体活在个体之中。通过诗歌,最高的同情与活力,即有限与无限最紧密的统一,才得以形成。”古今中外,诗的世界莫不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而对中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诗意洗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勇的课堂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深刻的探索,他向中学生极力宣讲的是诗歌的浪漫精神、超越境界以及诗人用来抵抗污浊的现实世界所建立的精神坐标!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以及技术对人产生了致命的统治的时代,也许只有诗歌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的风,这种深入本质的诗歌教育才是我们今天课改所真正需要的。
  
  师:上课!
  师: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又是最高的形式。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在背诵诗歌,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学过如此多的诗歌,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写诗,大家对诗歌应该是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诗是什么?还有,诗对我们有何意义?我们为何要读诗,写诗?我觉得追问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既能丰富我们对诗歌的认识,也可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诗是什么?
  师:诗究竟是什么呢?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见解,大家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非常愿意听到你们个性化的、独特的观点。
  生:诗歌是一种有着固定格式的文学形式。
  生: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很强。
  生:诗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诗歌的语言很含蓄、很凝炼。
  生:诗歌的语言有音乐美,很适合诵读。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发现了诗歌的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些外在的特点。那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读诗,鉴赏诗,背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学诗的目的仅仅是会读、会背、会写就行了吗?
  生:不仅仅是,我们读诗、品味诗还是为丰富我们的心灵。
  师:是的。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话告诉我们,诗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必需品。钟嵘曾说:“动天地,泣鬼神者,莫近乎诗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话,说:“只要善良、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便会欣喜地用神性度测自身。……神本是人的标尺。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想表达的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离不开神灵与诗意。海德格尔发展了荷尔德林的理论,进一步在他的论述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歌即生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有着“以诗赋事”的传统,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创作了四万二千二百五十多首诗歌,平均每天要写四首诗,上个厕所出来都有一首诗的。(笑)
  师:刚才,同学们在解释诗的时候说出了诗歌很多的特点。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首诗歌来一起分析一下诗歌的特点。
  屏幕显示:
  小诗
  宗白华
  生命的树上,
  凋了一树花,
  谢落在我的怀里,
  我轻轻地压在心上。
  她接触了心中的音乐,
  化成小诗一朵。
  师:请问,从这首诗中,你们能看出诗和什么联系最紧?
  生:诗和生命的联系最紧,因为诗是心中的音乐。
  师:非常好!所有的好诗都是来自诗人心中的歌,人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因此,我们更需要读诗,写诗。
  屏幕显示:
  你们问什么是诗
  我把桃花说成夕阳
  如果你们再问
  到底诗是何物
  我突然感到一阵寒颤
  居然有人
  把我呕吐出的血
  说成了桃花
  ——洛夫(台湾)
  师:这首诗至少说出了诗歌的两个本质特点,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
  生:诗歌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诗歌要用意象暗示、隐喻、象征。诗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是诗人用心血凝成的,而真正的诗是用生命化成的。但是,诗从本质上说是呼唤,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理解,决不仅仅是意象。
  屏幕显示:
  诗是什么
  是人类最想说
  而又没有说过
  而又非说不可
  而又只好这么说的话
  ——绿原
  师: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诗歌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关于人类内心的表达。
  师:诗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创造,它是带有普泛意义,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艺术表达。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诗,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探讨一下诗的价值何在。
  屏幕显示:
  诗的价值
  席慕容
  若你忽然问我
  为什么要写诗
  为什么不去做些 别的有用的事
  那么我也不知道 该怎样回答
  我如金匠 日夜捶击敲打
  只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蝉翼的金饰
  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
  是不是也有一种
  美丽的价值
  生:这首诗告诉我们:读诗,领略诗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师: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的价值在于美。所有的文学都是为了美化人生的。文学是人生的化妆品。别林斯基讲:“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事实上,人要生存下去,只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而要生活下去,则需要心灵的滋养。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最紧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开拓自己的物理空间,多走路,多观察;一是开拓自己的心灵空间,人不应该只活在当下,而要活在历史的长河与对未来的憧憬中。我们要在古代找到知音,到未来找到朋友,要联系古代,看见未来;要透过表象,窥见真实。什么是文学?德文里有一个词machtsichtbar说得很准确: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人活在世界上,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看见!周国平先生有篇短文叫《内在的眼睛》,他说:“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见意义。被外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大脑的储存;被内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心灵的财富。许多时候我们内在的眼睛是关闭的,于是我们只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得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得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灵却是空的!”他还说,最好的训练内在视力的方法就是写作。从总体上看哲学、文学、历史学都是训练内在法眼的智慧性学科。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有的人终生漂浮在自身之外,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眼力,这是真正的人生荒诞!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活在“非自我状态”。因此我们要把爱哲学、爱文学看成爱生命本身!因为亲近哲学、文学会使我们更容易看见!看见什么?看见美、灵魂的多样化的运动、笑语、同情的眼泪,还有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看清我们的生存本质,而美则是更贴近我们生存本质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本质;它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文学的意义大不大啊?大家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吧?这篇优秀的散文写出了天下父爱的可贵,让人看到了父爱的伟大,让人读完它之后会去重新审视自己时刻都在领受却并没有看见的父爱。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小诗。
  屏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