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4期 ID: 134370

[ 高玉玺 文选 ]   

一字之差 谬之千里

◇ 高玉玺

  【摘要】仅一字之差的成语,在词义、表意重点、感情色彩、使用对象、语法功能等方面都有着细微的差异,往往是高考命题人着意设置的陷阱。本文结合相关的高考试题,简要解释他们的差异性,从审读语境的角度传授一些解题方法,并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相近成语作为备考资料供学生参考。
  【关键词】成语 一字之差 解析
  
  成语运用是历年来高考试题的常设考点。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命题人往往会在成语间“一字之差”的细微处设置陷阱,这就需要考生细心辨析。下面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作点解说。
  一、词义不同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负:辜负。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孚:信服。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语境“结果落选了”提示考生,他的所作所为让大家失望,“不孚众望”使用正确。
  二、表意重点不同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二者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
  耸:惊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离奇或无中生有的话,使人震惊。它侧重指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使听话人震惊。
  骇:惊吓。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事实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它侧重指客观上发生的事使听话人吃惊,而且多指坏人坏事。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08年安徽卷)
  解析:语境中有“故意编造”,提示考生重在指说话人的主观意图,此句当用“耸人听闻”。
  2.【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二者都含有轻视的意味。
  然:对的。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意:心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例: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05年江西卷)
  解析:语境中“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提示考生句意重点为“不重视”,当用“不以为意”。
  3.【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二者都有不容许的意思。
  喙:嘴。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
  疑:怀疑。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例:“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05年江西卷)
  解析:语境说文艺界领域遭受腐败病症的感染是客观事实,这不用怀疑,提示考生当用“不容置疑”。
  4.【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
  前二者都包含麻烦的意思。后二者都包含不厌弃的意思。
  胜:禁得起;烦:烦琐。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厌:嫌弃。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详:详细。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
  例1: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06年浙江卷)
  例2: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04年湖南卷)
  解析:例1语境中“马大嫂为人热情”“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提示考生该句重心为“不嫌麻烦”,当用“不厌其烦”。例2用在句中表现书记询问工作情况是恰当的。
  三、感情色彩不同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所不为】
  前两者都指能做到的事情(包括细节)都做到了。后两者都有做坏事的意思,贬义色彩。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①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如: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②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指坏事),或者形容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为:着眼于做坏事的范围,任何坏事都做。
  例1: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08年江苏卷)
  例2: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06年广东卷)
  解析:例1中“无所不为”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例2语境“他们对我们的关心”,提示考生是褒义性语境,当用“无微不至”。
  四、使用对象不同
  【蔚为壮观蔚为大观】
  二者都有事物美好繁多的意思。
  壮:雄壮,壮丽。蔚为壮观:用于大型建筑物、大自然盛大景观等。
  大: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着重指丰富多彩,经常用来形容文物或者艺术品。
  例: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03年北京春季卷)
  解析:语境中“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提示考生句意重点指参赛作品的丰富多彩,“蔚为大观”使用恰当。
  五、语法功能不同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二者都有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
  挥:舞动。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多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熟练敏捷,运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多用于肯定句中。
  蹴:踏、踩。一蹴而就:踏一脚就成功。多用于难以一做就成功的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形容求之过急。多用于否定句中。
  例: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09年湖南卷)
  解析:语境中“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提示考生是否定句,是形容工作的难度,当用“一蹴而就”。
  【备考资料链接】
  下面整理几组常见的一字之差的成语,以供考生参考。
  1.【乱七八糟污七八糟】
  二者都有糟得很、不成样子的意思。
  “乱七八糟”偏重在“乱”,表示复杂,混乱。“污七八糟”偏重在“污”,表示污秽、恶劣。
  例1:把山东的土产,拣用得着的,乱七八糟都给带来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例2: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个污七八糟的世界冲刷干净。
  2.【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二者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徇:曲从,依从。“徇私舞弊”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干违法乱纪的事。
  营:谋求。“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
  例: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他营私舞弊,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句中的“营私舞弊”使用不当,应改用“徇私舞弊”。)
  3.【前车之鉴前车可鉴】
  二者都有汲取前人失败的教训的意思。
  “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在句中多作宾语。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在句中多作谓语。
  例1:历史如果还有教训的话,晋朝的怀帝该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吧。
  例2: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
  4.【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二者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都形容有生气、充满活力。
  “生机勃勃”可以形容草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但不能形容人。
  “生气勃勃”既能形容草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能形容人。
  例:她当时的那种神采,如同严冬里斗雪傲霜的一枝腊梅,显得特别秀丽清新和生机勃勃。
  (句中的“生机勃勃”使用不恰当,应改为“生气勃勃”。)
  5.【不名一文不值一文】
  名:占有。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值:值得。不值一文指不值一个钱,没有什么价值。

一字之差 谬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