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4期 ID: 134349

[ 张鸿文 文选 ]   

《宽容 序言》教学实录

◇ 张鸿文

  一、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这是一篇序言,但和本单元其他的序言的写法不同,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以典型化、形象化的手法,采用寓言的方式,用极具“魔力”的笔触巧妙地暗示了《宽容》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为序文写作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序言脉络清楚,分十个小节,根据故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作者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无知山谷,写了无知山谷的“平静”和“幸福”。第二~四节,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位先驱者的形象,他虽然被旧势力杀害了,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第五~九节,写无知山谷爆发了灾害,这里的人们终于决定离开,在先驱者的指引下,走进了新世界,过上了新生活。第十节,作者劝诫后人,寄予希望。本文集趣味性、审美性、思想性于一身,文质兼美,可读性很强。
  由此,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序言”的文体知识,理解并掌握这篇序言的独创性;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深入领会寓言蕴涵的哲理。理解倡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思想;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在教学中以文本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态度的提升。把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重点;把领会“呼吁宽容”的主旨,深入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作为难点。
  本课例教学设计包括三个环节: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故事情节;重点探究,分析理解作者的宽容观;借鉴吸收,发散思考,深入探讨等。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品读、讨论、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既深化课本理解,又作深层次拓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力图实现本课例的知识能力目标,同时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实录
  师: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他看到的一本书时的情景说:“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他还说:“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书吸引我了。”郁达夫也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师:是谁的笔如此神奇,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文字来?
  生:房龙。
  师:他能说写十种语言文字,他的文笔特色就是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
  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时候,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他有哪些重要作品吗?
  生:《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
  师:不错,大家预习做得很好。除了写文章,他还善于画画,他常为自己的作品自绘插图,这里有他在《宽容》一书中的自画插图。(演示插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为《宽容》写的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序言。
  师:(用故意设错的标题,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序言”以及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引发了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生(众):(窃窃私语)标题错了。
  师:好像有同学在说,老师打的标题错了。哦,那就将错就错吧!
  生(众):(愕然)
  师:以前我们学的序言有什么特点?
  生:基本上是议论性质的文章,也有些是叙述加议论的。说明写书的经过和宗旨。
  师:这篇文章呢?感觉和以前学的序言有区别吗?
  生:有区别。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师:什么体裁的故事?
  生:寓言故事。
  师: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生:给人启示和哲理。
  师:那这篇序言有什么特点?
  生: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写成的序言
  师:现在理解了老师打错标题的目的了吧?(生点头)很好。郁达夫先生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那我们就来看看他到底有一种怎样的魔力。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去感受一番。(投影显示课文第十节,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读了这段文字以后,关于这篇文章,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
  生:作者为什么希望这样的事情今后不要再发生了?
  师:很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哪位同学能根据投影,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投影显示房龙画的插图)
  生:(复述,略)
  师:复述得很简洁很有条理。那么,我们想想,房龙写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探讨一下。
  师: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节。
  生:(朗读)
  师:嗯,很好!
  师:好,读过之后,大家想想,你喜欢这个地方吗?这里的人们是不是幸福呢?
  生:我不喜欢这个地方,但感觉到他们生活得幸福。
  师:哦?不喜欢这里但又觉得他们幸福?有多少同学认为他们生活是幸福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课文中相关的文句)
  师:那大家想想这里的人们“心满意足、尽享天伦之乐,和睦相处”的背后是什么?(守旧老人的监督、律法的控制,恐惧相陪伴)既然是幸福的,那为什么还有人想走出无知山谷?
  生:不幸福。
  师:请找出课文中的描述性的语句说明。
  生:(找出课文相关的文句)
  师:能不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环境的特点。
  生:这里的环境很不好,比如:无知山谷、永恒的山脉、深邃破败的小溪。
  生:这里的人们需求很浅薄。应该是只要有自己的吃的就可以吧。
  生:他们觉得古老的东西应该受到尊敬、否认祖先的智慧会遭到冷落。
  生:这是一个封闭、浅薄的地方。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大家再想想他们幸福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加引号的幸福,其实他们心里是充满着不安和恐惧的。
  师:嗯,不错。房龙这样说过:(投影显示房龙语录1:恐怖是所有不宽容的起因。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正因为人们生活得不幸福,所以就有了敢于走出山谷的人。他是谁?这样的人在这个无知山谷多吗?
  生:漫游者。很多,那累累白骨就是证明。
  师:好,下面请大家朗读第三节。(生读)
  师:漫游者是什么样的人?漫游者既然走出去了,为什么又要回到无知山谷?
  生:敢于怀疑的人。
  师:怀疑什么?
  生:怀疑千年的律法,怀疑守旧老人。
  生:他还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生:敢于探索新领域。
  生:他要把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引领到幸福的地方去。
  师:这样引领人们走向幸福的人的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阅读第二、四节。
  生:被守旧老人杀了。
  生:被无知山谷的人杀了。
  师:他们为什么要杀死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人?
  生:因为漫游者的鼓动会动摇守旧老人的地位。
  生:会让无知山谷变得人心惶惶。
  师:那守旧老人根据什么杀死漫游者?
  生:古老的律法。
  师:那大家想想,漫游者到底是被什么杀害了?
  生:是被千年的律法杀了!
  师:杀害了漫游者,无知山谷的人们就幸福了吗?
  生:没有。
  生:他们还会有生存上的恐惧感。
  师:那他们是不是一直就这么生活下去了么?
  生:不是,后来发生了旱灾,他们生活不下去了,就离开了这里。
  师:好,下面请大家朗读第八、九节。(生读)

《宽容 序言》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