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课改的理念。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各显其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变成了主动探究知识的角色。本文探讨了在语文试卷讲评中,师生角色转变的问题。
【关键词】试卷讲评 角色转变 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学就难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及自我教育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有考试就必然有试卷讲评,但试卷讲评的质量不容乐观。
我曾经做过这样检测,头一天把测试成绩不怎么理想自认为讲评得到位的试卷,第二天再拿来考,依然有不尽人意之叹。之后自我反省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因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科测试常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因而试卷讲评强调的也是知识点的掌握,却忽略了讲评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学生不是早早地把这些曾经做过的试题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张试卷利用两节或三节课,费时又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在是令人头疼。
现在新课标中的“评价的基本原则”由原来的“知识与能力”一个维度增加到了三个维度,评价的功能又由原来的注重检测、甄别与选拔增加了反馈、激励和发展等。既然评价原则改变了,那么试卷讲评的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不然就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遵循“角色转变”理念,让学生也参与到讲评中来,在讲评中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那么语文试卷讲评课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统筹安排下,给学生试卷讲评权,让学生有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他们主动去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纠正答题错误,掌握规范正确的答题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还权给学生”,又如何“让学生使用这个权利”呢?
一、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分析试卷前,教师对本次考试的情况作简要的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确各个题目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以及评分标准。例如:
1.诗歌鉴赏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分)
这首诗的答题必须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分)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2分)第三步,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具体答题如下: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仿写句子题:
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例句把“关爱”比喻为眼神、春风,接着写其给人的感受。仿写的句子仍以“关爱”为本体,要求仿写喻体,仿写时要注意第二句与喻体的关系。再按照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的要求,可仿写出: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杯热茶,给人无限的温暖;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浓浓的爱意等句子。
二、合作探究,互相讨论,明辨是非,明确评分标准。
这个环节可以这样操作:以前后4位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错题。可以由错题者提出问题,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讨论评价,分析其不正确之处,指出解决办法;也可以由答题较好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把自己的思路方法经验与大家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某个讨论组中,了解学生情况,适当点拨。这样,组内每个同学都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多数的题目,如字音、字形、病句、诗歌鉴赏、名著欣赏、语言运用、作文主旨等问题,通过探讨,他们一般能解开疑惑,明辨是非,理解知识要点,梳理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受知识能力的影响,必然会有一些争议较多、无法统一意见或大家都比较困惑的问题。这类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提交老师,在班上统一解决。
试卷讲评课上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碰撞,经验得到交流,方法得到提高,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教师发给答案,但答案设计一定要有让学生质疑的空间和余地。
也就是说,在一些地方特意设计不太恰当或者有误的答案。学生根据答案结合刚才的讨论对照得失分数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可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交流的开展,由于每个学生都要肯定自己的答案又要纠正同学或教师的答案,他们需要复习教材或者查阅以前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才能完成。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所考试的题目和内容有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鼓励发言,记下讲评中的不足,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卷分析情况,由学生自由或指定学生上台讲评普遍性的错误,重点分析自己在考试中是如何想的,出错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不足,接受经验教训,从中学会正确的语文思维方法。教师在学生讲评发言中记下存在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五、教师点拨,总结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点拨。”语文点拨教学的精髓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的点拨应注意:
1.对疑难问题,教师要点拨思路
学生通过前面的自查自改、合作探究后,已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但有些疑难题目一时难以找到思维的突破点。教师这时就应进行点拨调控,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完成对题目或知识点从感知到认知,从表象到理性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效应。
2.点拨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放得开了,更注意收得拢”,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试卷讲评又何尝不是?学生试卷讲评时的“合作、探究”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天高任鸟飞”的时候,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可能会参差不一,在自我试卷讲评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有“共性”和“个性”。教师点拨就应该结合各类学生试卷自评中出现问题进行。
3.总结规律,不断形成相对固定的答题思路和原则。
“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常用这句话来概括高考试题的特点,既然这样,各类题目的答题原则和方法也相对稳定的,答题时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把试卷讲评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和学会自我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根本目的,但教师也应注意到“授之以渔”的原则。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形成相对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巴马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