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导学生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常常由于缺乏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往往言而无物,作文内容空洞。因此,指导学生语文写作,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兴趣才能“情动而辞发”。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提出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写作 激发 兴趣
心理学家说:“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摧动人去探求新知。”兴趣是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重要动力,只有在浓厚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将写作变成一件乐事。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亲身体验生活,长于观察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细心体验,才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生动形象的反映在作文里。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常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描绘生活,用自己的眼去观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古今中外,那些鸿篇巨著的作者无不将此作为不二法门,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篇历史巨著《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是许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作文缺少的就是对生活的充分体验。因此,学写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用心体验生活,并细心观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
二、积累材料,善于运用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只有书读得要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有如神助。现实生活中,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殷切的期待,使得不少学生只有依靠“题海战术”提高分数,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做模拟试题上,平时很少做课外阅读,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作文自然望而生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安排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并随时将优美的句子或材料摘抄,不断积累,以拓展视野、丰富思想、内化情感、增强语感。同时,还要注重灵活运用,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将平时的积累有意的运用在写作中,才能将所积累的材料,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建议学生能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三、引导模仿,培养文风
创造始于模仿。教育学认为:形成技能的过程,就是以掌握的知识为指导,经过模仿和练习,达到熟练水平,从而形成合理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可见模仿在人的技能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模仿,切不可将模仿与抄袭等同,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就是指文章体式上应该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就有成功模仿的例子,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活化而来的。诚然,模仿对于初学者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注重培养自己的文风。
四、巧妙点评,积极鼓励
巧妙评点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他们会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某方面的赞赏。哪怕是一篇很差的文章,也要找出一两处写得好的地方鼓励一番;对于存在的问题则是以委婉的语气提出来,这样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挥评语应起的激励作用。
五、灵活写作、推荐发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封闭式的作文序列套路,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自由性,如废除作文本,改为活页作文纸,让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有一种新鲜感;不再写日记,改为写生活随笔,让学生感到写作是很随便、很自由、特轻松的一件事;有时利用课堂几分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写片断,这种随时随地进行写作训练,不受字数限制,不受题材制约,不强调内容统一,可以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写作欲望,将写作变成一件享受的事情。
另外,每次作文,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成作文专刊,并在课堂上大为推崇,积极点评,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从面大大提高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创造热爱作文的优良环境。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变被动作文为主动表达,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培养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