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4期 ID: 134330

[ 封冲 文选 ]   

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封冲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集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力和记忆力于一体,又综合读、写、理解、表达等能力于一身,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将来毕业以后,无论是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或是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出新的奇迹,开拓出新的天地。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学生自学的热情,源于其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并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形、光、声、色等的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指导学生自己阅读
  在讲授新课文时,教师先简明扼要地把课文内容概述一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分两步走:一是概读。概读又包括标题阅读和浏览课文两个环节。标题阅读就是快速翻阅课文中的段落或者小标题,思考它们的意思,联想它们的纵横联系及知识结构关系。浏览课文就是把课文快速翻阅一遍,大概了解全文的内容,推测一下本课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想象等能力都能得较好的锻炼。二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仔细认真地、反复深入地阅读课文,力求深刻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有关知识,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在精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划出要点,以便交换意见和回答问题。
  三、让学生相互讨论
  在精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座或前后座相互讨论,交换意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力争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消化掉,不懂的内容及时请教教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高了自学阅读的能力。
  四、了解、深化学生自学效果
  学生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的主动获得、自主消化的过程,效果如何,需要从其对知识能否灵活运用,才能看出。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自学和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经常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恰当的时间进行堂上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是近阶段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做题时,教师要巡回检查,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为评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剩下的时间,教师则指出一些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近些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运用上述环节教学。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轻松、有趣”,“学得自由、活泼”,充分调动了眼、手、口、脑等感觉器官,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教师精讲、少讲与平时人们常说的懒教师是不同性质的。懒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种精讲、少讲可以说是教学上一种艺术、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经验。因为教师是传道者、指路人,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去走路,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学生在获得知识方面也得到更深刻的自我陶醉。“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自学能力作为学生畅游知识海洋的基本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长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去培养,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中学。

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