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9期 ID: 422055

[ 王梅 文选 ]   

欲通则变

◇ 王梅

  摘要:近几年掀起的一股网络穿越小说热,其实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欲要让新题材一网络穿越小说得到新发展就要改变现状:首先作为创作个体的作家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创造出高水平的小说;其次,读者也应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再次,要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网络的作用。
  关键词:穿越小说 作者 读者 网络 传播媒介
  网络穿越小说即写作者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小说主人公在意外或机缘巧合之下到达异时空,在异时空中彰显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拥有纯真浪漫的爱情,实现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企及的事业理想,演绎人物大起大落命运的小说。麦家曾说过:“男盗墓女穿越”,认为女性作家爱写这些垃圾式的穿越小说。桑克全面否定网络文学的价值:“我一向不认同网络文学的概念。按照承载媒质的不同来区别文学的性质是非常外在的。文学从来只有一个,不能因为它到互联网上了,就可以这样或者那样。”穿越小说在2007年“穿越热”后走入低谷,直至2011年大量穿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才再度掀起热潮,但随后李宗盛对这类作品大力批判,禁止穿越剧的拍摄,《甄嬛传》只好将故事情节改编至清朝。既然主流文学介入并研究分析网络穿越小说,使网络穿越小说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文学现象,“搅乱一池春水”,也应该对穿越小说的未来发展提一些指引性意见。
  一、量中求质——作家及其文本创作
  (一)作家与文本
  纵观各大小说网站,我们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穿越小说的作者绝大部分是女性。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首先,虽高喊“男女平等”、“女性权利已高过男性”的口号,现实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就业这一方面,纵观各部门、各机关、各公司,坐在重要位置上的有几位女同胞呢?其次,在经济社会中,爱情也蒙上了功利色彩,男性在选择女友时也带上了功利眼镜,特别是对女子的外貌、才学以及工作上整体要求过高。清一色的女性作家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约束、不平等、歧视统统在其幻想的故事情节中一一击破,将理想中的事业、爱情展现出来。作者的局限性导致小说内容的单一性,从而缩减读者群体:穿越小说的读者多为女大学生和都市白领丽人。
  真情实感是小说打动读者、获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网络穿越小说是靠网上的点击率来获得经济利益和名气。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作家自我的切身感受与真实情感,甚至可以说作品是作家的私人情感财富,也正是这种真切情感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正如郁达夫所说:“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见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二)文本的独创性
  随着穿越小说的泛滥,小说已呈现模式化:一是言情高于穿越。主人公的穿越方式千奇百怪,但穿越方式与故事情节无任何直接联系,给读者以为“穿越”而不得不“穿越”的僵化印象。大部分穿越小说,穿越后的故事情节与言情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无差异:多写一名女子与多名男子的爱情故事。故事的言情化减弱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无法体现穿越小说本身的独特魅力,作家们要改变情节的言情化模式,为小说寻找新的主题内涵。二是穿越时空上多为现代人穿越至古代。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越来越感受到繁重的生活压力与改变自己生活困境的艰巨性,只有寻找另一时空,特别是中国的古代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借古代名人的身躯装在现代社会人的灵魂。穿越小说应改变穿越时空的单一化,作家应该运用她们的想象力拓展穿越时空:穿越到未来社会,穿越到不同国家等。
  穿越小说主人公现代性身份主要通过其对现代流行歌词的运用来彰显。如波波的《绾青丝》中用了25首现代歌曲,并且主人公穿越到架空时代中为展现她的文学修养、才华就直接用古人创作的诗词。在穿越小说中很难找到一首歌或一首词是属于作者本人的独创,都是借鉴现代人或古人的艺术成就,这种现状降低了穿越小说的品味。写作者们应该做自己的诗,唱自己的歌,形成自己的风格。文本没有独创性难以吸引读者的阅读,文本的模式化会让读者造成审美疲劳,作者在动手写作穿越小说时,要把握文本的独特韵味,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深化文本内涵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业规律去运作、旨在是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其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网络穿越小说的作者们过分迎合大众的消费口味,导致作品娱乐化、庸俗化等特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就业歧视,对美貌、身材等的过高要求,功利化的爱情婚姻等一系列问题,使作者在小说中多描述女性在异时空里如何获得完美的爱情、伟大的事业等用逃避现实来满足读者的需求。现实可以逃避吗?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对一个人的言行和思想带来影响和变化,这些完美结局的穿越小说会让女性读者越来越产生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以逃避现实作为解决问题的良方。文学更应该是教会人如何看待生活,处理生活问题。如唐传奇《枕中记》卢生“黄粱一梦”后领悟到“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获得和丧失的道理,死亡和生命的情理”。
  人生有如此多的难解之谜与困惑:“生”与“死”,“幸福”与“欲望”,“得”与“失”等,穿越小说的作者不应该紧抓住“逃避”为武器,在异时空中虚幻不可能存在的人生,应该引领读者们拥有“一颗清明宁静而非常关切的灵魂”。
  二、外部动力——读者及传播媒介
  (一)优化读者的心理
  网络小说的名气是靠点击率排名的,作为网络穿越小说的滥觞之作—金子的《梦回大清》就是以超过三百万的点击率而排名前列,并被读者们称之为“越看越好看的故事”。网络穿越小说如此流行得力于读者的阅读。但作为主力阅读者的青少年的素质令人担忧:一是道德文化素质。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外开放,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娱乐化,从前代人的口中,我们会听到他们对“80”以及“90”后的不满:自私、娱乐化、消遣化,主张非主流等。二是价值观及其心理承受能力。“80”后与“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踏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工作,发现现实生活与自己理想的千差万别,在中国“多元文化”之下缺乏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价值观扭曲,形成虚无主义,读者从穿越的虚幻故事中看到逃避生活困苦的希望,将心灵寄托在这些小说之中。   读者的阅读兴趣决定作者的写作内容,正如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社会学家伊莉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往往会受到媒体报道和周围“意见环境”的影响,以为人的“社会天性”是害怕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的,人们的从众心理和趋同取向更加促使了舆论的形成。作者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获得高的点击率,获得金钱和名利,会以读者作为写作的标准与动力,“文学艺术产业将文化财富的交易与其他交易一视同仁,着重的是传播,以及由发行量衡量的直接的和暂时的成功,满足与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进行调整。”要提高网络穿越小说的质量,必须刻不容缓地提高读者的素质。要让这些青少年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体验成功,肯定自身价值,克服人生虚无主义。并对网络穿越小说做客观的评价,引导小说的创作方向。
  (二)传播媒介的推动力
  网络穿越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以网络为平台从事写作,网络的“零门槛”、“大众化”使得许多平民都有实现自己作家梦的机会,如前面已经讲过的金子的《梦回大清》。在网络上爆红的穿越小说会引起各大出版社的注意和兴趣,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网络穿越小说会以纸质文本与读者见面。通过网络传播媒介的推动,网络作家与各出版社签约,从而圆了自己的作家梦,因为真正意义上还是以纸质书的出版来表现某一作家的成就。但正是网络的“零门槛”使得任何人只要在网站上注册登记就能进行写作,网络穿越小说大红大紫之时,更多人加入这一行列,跟风现象使得新颖的创作题材——“穿越”变得烂俗,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被穿越作家“穿越”过,特别是隋唐和清朝,导致现在“雍正很忙”。网络的“零门槛”创作是不可取的,不仅是网络小说的创作,网络诗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网络加强管理,适当提高“门槛”有其必要性。
  当网络作家们在那些已出版纸质书的作家们和穿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家们那里看到网络的商业利益。为了名和利,抛弃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迎合读者们的口味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作品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网络成就了穿越小说,推动穿越小说的发展,但网络的商业化也从另一方面限制优秀穿越小说的发展。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促进穿越小说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新类型小说,穿越小说自身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范伯群曾说:“许多当时被视为通俗写作的作家,后来成为文学史上公认的大作家,作品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欧美的如大仲马、狄更斯、马克·吐温,中国古代如《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我们应该秉持一颗客观的心,对穿越小说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以指引网络穿越小说更好地发展。

欲通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