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潜心探讨的一個热点问题。不同的语文课堂气氛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优化课堂气氛,可以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 课堂气氛 实效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机智,优化课堂气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科研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语文课堂气氛的类型及特点
不同的语文课堂气氛,其特点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气氛有三种突出的类型,即和谐活跃型、单调沉闷型和松散混乱型。
1 和谐活跃型: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保持活跃的教学信息交往。表面上似乎秩序不大好,实际上在教师运用灵活的教育机智的指导、调节下,整個课堂不断按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某教师在讲授初中语文课文《狼和屠夫》时,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些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扮演狼和屠夫,另外的小组对同学的扮演进行点评。然后又进行小组角色互换,这样把主要课堂交给学生自己,教师只是适当就台词进行解释,并掌控一下班级气氛,不至于过于喧哗即可。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变换表演和评论的角色,既能有效掌握课文中的字词读音和意义,同时又能深刻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对屠夫的机智勇敢和狼的凶残狡猾得到认识,并且在自己当演员和观众的角色互换中加深对作者写作手法的体会,这样老师像一個高明的导演一样,只用极少的言语和板书,却收获了“不教而教”的特殊效果。
2 单调沉闷型: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全班学生主要保持单向交流,教学环环相扣,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图得以实施。有一位教师讲到杜甫的《石壕吏》时,给学生介绍说杜甫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这时候一個学生提问说,老师,为什么是“三吏”而不是“三官”呢?老师害怕学生的讨论会让课堂纪律变得混乱,就说这是基本常识,让他们死背硬记就行。学生非常失望,虽然能够记住,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对教师的讲解也就失去兴趣。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失去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常识的机会,而且学生的求知欲被教师所压抑,一次非常有益的争辩也胎死腹中。
3 松散混乱型:有的语文教师试图活跃课堂气氛,但缺乏管理课堂的经验和能力,学生有时甚至故意捣乱,教师对课堂失去控制,只好放任自流。有一位老师在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一位学生提到课文中的美女蛇,问老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美女蛇。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让他们讨论,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起他们听到的各种传说,甚至拿班上长得漂亮的女生开起玩笑,弄得她们嚎啕大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到最后课堂成为纯粹的哄闹。虽然形式上和单调沉闷型不同,结果却殊途同归,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不同语文课堂气氛类型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分析
气氛不同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心理活动差异很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关。语文教学的成效依靠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是以语文教材为媒介的信息交往过程。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说明和解释为主来达到教育目标,没有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所以不能考察反应的强化作用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因此,活跃的语文课堂首先应有的活跃的学习活动。
其次,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的激发有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指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要把语文课堂搞活,关键在于依靠语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用知识之火燃起学生的学习之情。
第三,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技巧有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对教学的热情,能影响他的学生形成同样的态度。反之亦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在一堂课中巧妙地激发一、二次学习的高潮状态,把有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形成一個强烈的注意中心,紧紧地抓住每個学生的心。
三、优化语文课堂气氛的策略
优化语文课堂气氛的关键在于要认识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机智,适时地把课堂搞“活”,从而保证教学顺利地活跃地进行。
1 要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保证老师的主导作用。
树立威信的第一步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好学生。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非常重要,一则幽默的小故事,一句提纲挈领的名言,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都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他们的学习确立一個好的开端。
2 根据学生认识兴趣的特点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引起的,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防止它的不好影响。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要把比较枯燥的语法和逻辑知识,尽量用形象的故事或者卡通图片等做展示,使学生们被所学习的内容吸引,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进、记得牢,并真正把课堂所学的只是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能说会写,对语文这门学科始终热爱不渝。
3 根据学生心理需要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
针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特点,教学上可以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为主进行教学,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思维的“引爆物”,不仅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与思想交流的需要,还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出现积极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名高明的导演,既能够引导学生激发各自的潜能,充分运用他们各自的知识储备,去理解作品,同时科学地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求同存异,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优化语文课堂气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