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10期 ID: 405811

[ 姜悦 文选 ]   

论据分析法的教学设计

◇ 姜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事实论据,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2、以典型的段落为例,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3、教会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分析点拨法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文如做人,不仅需要饱满情感,有时更要理性思考,今天就让我们在作文课的学习中学会理性分析,请同学们看一段例文。
  并思考: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种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希望提高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讲析过程
  教师(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看一段范文:《有志者事竟成》
  并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从假设的角度对论据进行了分析——假设他没有立志会怎么样。
  教师讲解:
  这就是我今天教给大家的论据分析方法中的第一招:
  1、假设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再来看一段例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学生自己体会这个段落的特点。并分析归纳:这两段例文,一个正面举例,反面假设;一个反面举例,正面假设,他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都是由我们写作的具体情况决定的。这种假设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只要使用得当,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的方法。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
  教师(出示投影):再看一段范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对其从什么思路上做了分析?
  2、探因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
  教师提示:形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探因的时候就朝论点的方向考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证明论点。
  我们再看两段例文体会一下这种方法。
  拓展思维训练:这段运用探因分析法的段落,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假设分析法分析论据?
  结论:这两段文字同样适用假设分析法。
  3、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范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巩固知识点:这段论据能不能用其他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们试一试。(口头表达)
  三.教师提示总结
  (1)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
  (2)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课堂检测并进行学生展示
  请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写一段以“学会为生活中的小幸福而欢呼”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分析。
  姜悦,教师,现居吉林通化。

论据分析法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