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在平凡辛勤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像李老师那样,怀有一种诗意的情怀,做个“巧花匠”,倾听花开声。
一.和风细雨育花苗
在2005年教师节曾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我中午值日时在讲桌前改作业,回办公室时刚买不久的钢笔忘了拿,等第一节课上课时发现钢笔不翼而飞,我问:“谁看见我的钢笔没有?”无一人应声。这可是第一次碰见这种事,真是教师节一件特殊的“礼物”!当时心里很生气,但这是上课,我强压怒火,将课上完。下课时,心情平静不少。其实这件事很好查:我离开教室只十分钟,学生一般不会到讲桌前玩,因此,靠近讲桌坐的四个学生嫌疑最大,一问就清楚了。但是,弄清楚了又如何?难道让他背上偷老师东西的罪名吗?
不过是七年级的孩子,因为喜欢而冲动或犯糊涂是正常的,这并不能说明他品质败坏,毕竟还是孩子,我决定不再追究,但必须给学生们一次教育。上第二节课,我说:“上节课,有个同学给老师一个特别的教师节礼物,他收藏了老师的钢笔以表示对老师的喜爱。我会记住,希望你们也能记住,特别是这位同学记住:钢笔写下的字很难擦掉,人做错了事或走错了路也很难抹去痕迹,因此,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眼睛的余光看见前排的一个男生脸红了,头低下。我知道,他的心已经触动。
事情过去了,我很快就忘记了。可这学期结束时,我意外的在我的办公桌上发现一盒钢笔。里面一个纸条写着:李老师,您好!我是××,教师节的钢笔是我拿的。听说八年级要分班,我才鼓起勇气向您承认错误。那天,钢笔滚到我桌上,我也不知怎么的就藏起来了,你问时我怕得要命,但我没勇气承认,同学该怎样看我啊!谢谢您没追究。我会一直记住您的话,做个正直谨慎的人。这钢笔送您……
我没有想到,一年前播的种,现在才让我看到发的芽。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向善求好的愿望,都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好的,老师如果细心地呵护这些“嫩苗”,迟早有一天,它会还你以惊喜。
再比如我去年带的九(9)班里有个大块头,成绩不好,还爱说话,班主任让他坐后面。一次晚自习做试卷,他又说话,我点名批评了他,他站起来,斜睨着眼睛,很不屑的表情,我知道这类学生逆反心理强,较偏激,和他讲道理不一定听得进,于是我冷处理,让他站了会儿坐下。半小时过去了,他一字未动,趴在那儿。我装着不知道他在示威,走过去关切的问“你是不是头疼?”他一愣,摇摇头。我说:“不是生病啊,那坐好,好好做。”看我没计较他刚才的行为,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坐好,也开始做题。第二天,正好我的早自习,下课时,我看他去买早点,叫住他,为难的说:“我有点事,帮我带一下早点吧!”被人需要的感觉可能真的很好,他高兴地去了,将早点送到办公室时还细心地套了个塑料袋,怕凉了。我夸他做事真麻利,还细心。他脸红了,笑了,我趁机说:“你这么麻利,这鼓劲儿用在听讲做作业上可真好!”他挠挠头,轻声地“嗯”了声。从此,上课再没看见他违纪,作业也都按时交了。
正如我们的教育,狂风骤雨般的批评、冷漠的对峙只会让学生的心离你越来越遥远。因此面对成长中的学生,不简单粗暴,不轻易放弃,以你宽厚的爱化作“和风细雨”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包容他们幼稚的过错,发掘他们心灵的闪光点……那么,你收获的将是一片“新绿”。
二.修枝剪叶促花壮
花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病叶残叶,徒长枝、过密枝,花匠总要及时剪去。为的是防止病虫害感染扩散,集中养分供应主干。同样,在教育中,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老师也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能避免其走弯路或分散精力。可是,教学中学生知识上的问题容易发现,但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心里的变化可不是那么简单,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比如我前年带的班里有个男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个性开朗,发展全面。在班上一直轻松地保持前几名。老师们都喜欢他。可有一天,无意听到他和同学聊天,说的是网络游戏。我心一惊,暗中留意,发现上课时他有时走神,作业也不如以前认真。正好两天后的月检测他成绩掉到第五名后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问他:“如果去黄山玩,你认为哪里的风景最美?”他诧异地望着我,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山顶,视野开阔嘛!”我笑了,说:“哦,你知道站得高看得远啦,那你看看你到山顶没有?”我拿出近几次的成绩表给他看,不仅让他看在班上的排位,还清楚地给他分析在年级的排位和现状,他脸有些红,不做声。我笑着说:“离山顶还有一段路,想不想去?”他点点头。“那开小差,或漫不经心去不去的了?”他摇摇头。我接着指出他检测中的问题,及最近他的表现,他刚进来时的随意不在乎不见了,脸越来越红。最后我问他怎么办,他诚恳地说:“不玩游戏了,上课认真,不自满,不骄躁。争取年级前五十名。”之后我又“敲”了他几次,一学期下来,他已稳定在年级前五十名内,性格也大方中透着沉稳。思想的病枝去了,学生才能有更长足的进步。
十四五岁,正是青春懵懂时,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是自然的心理现象,但把握度不好,也会酿成苦果。作为学生灵魂的引路人自然要格外注意。我班上学期有个女生,随笔中不时隐晦地流露出对某个男生的倾慕。她是个敏感而羞怯的女生,这种事问她她绝对不会与你交流,我只好借批随笔之机,告诉她花开时保持距离欣赏比采折于手更美。依时令吸足养分成熟的果子比匆忙性急采摘的果子甜。欣赏别人是一种美丽情怀,但因欣赏而影响自己,让自己变得卑微是一种错误……几次笔底交流后,终于看她写下:我要做更耀眼的明花,努力吸收养分让自己美丽,我不愿刹那绽放,瞬间凋零,在悔恨中叹息……她读懂了我的期盼,我也终于放心了。
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世界,面对他们思想上的“病枝懒丫”,老师处理一定要快、准、稳。发现问题要快,及时控制,防止“病灶”严重;分析问题要准,准确把握情况,击中要害;处理问题要稳,不扩大,不上纲,也不蜻蜓点水,轻轻放下。这样,“花儿”才能开得明艳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