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10期 ID: 405819

  

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

◇ 冯育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将口语表达与交流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提高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然而现今,口语交际教学并没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口语交际教学情况堪忧。究其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部分师生认为在母语环境下,文盲也能听和说,不必专门花时间精力来学习,挤占本来已很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加上课程标准本身在听说方面的要求就比较含糊,无明显的梯度设置;教材编排缺乏一条科学、清晰的听说训练系列,在实践上不易操作,教学随意性大。还有就是,语文考试评价还局限于笔试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无须也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尽管在有些试卷中设置了情境口语交际题,但其结果仍是在考查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提高帮助不大。要改善“口语交际”教学,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一.要创设和谐的口语交际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无拘无束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增强生活体验,获得思维激发和口语表达的源动力。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和氛围中产生交流的欲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二.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
  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教师要走向民主,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言者无罪。“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到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使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张扬,同学关系融洽,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创造交际的心理基础。在这种环境中充分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逐步从易到难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唯有重视口语交际方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必能闻其声无不出口有辞,观其文无不笔下有文。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
  开发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教材中语言因素也十分丰富。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因而要充分立足于教材来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口语训练设计要密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和引导理解教材时可采用提问、复述、讨论、争辩、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充分挖掘教材,做到“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营造一种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师与生、生与生的双向互动活动,实现口语交际。
  四.发挥教师的激励、辅导、示范作用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做激励者,鼓励学生主动真实地、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哪怕有欠“崇高”、并不“伟大”。真实、诚恳是人与人交流的第一要义,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要义。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做辅导者,教给学生一些技巧:①要坚持说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正确,不能出现歧义,不说粗语俗语和病句。②思路要清晰,说话要有明确的中心,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③语言要得体,注意场合和对象,不要闹出笑话,避免尴尬困境,被人耻笑。④态度要端正,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表达效果。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做示范者,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重视发挥口语表达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个人要敢说、能说、善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勇敢自信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敏捷清晰的思维品质和一定的待人处世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发展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与社会要求的。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口语交际”,并把口语交际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
  冯育红,教师,现居江苏常州。

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