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第10期 ID: 361038

[ 张俊杰 文选 ]   

飞鸟意象与陶渊明的精神历程

◇ 张俊杰

  晋代诗人陶渊明一生坎坷曲折,尤其是他的三仕三隐更是经常被人提起。其实在这种坎坷生活经历背后,更令诗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煎熬,尤其是误入官场后的一段生活。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经历了积极入仕、仕而归隐、隐而再仕,如是三番最终归隐的不断捍卫和抗争的一生,同时也是精神上倍受煎熬的一生。关于这种精神煎熬的历程,我们不妨选取陶诗中几种鸟的形象来概括表述:飞鸟——羁鸟——倦鸟——归鸟。
  一、振翅远翔的高飞之鸟
  受儒家传统观念和世族门第观念的影响,陶渊明很早就树立了建功立业、振兴家族的奋斗目标。研读《停云》《时运》《荣木》等诗,不难发现陶渊明早期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志。在陶渊明后期诗作中,用来传达他早期这种功业之志、用世之心的介体就是“飞鸟”意象。鲲鹏展翅九万里,鸟的高飞远翥象征着他的功业追求,境界无比高远!如《杂诗》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诗人早年热心儒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正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人少年时代便满腔豪情,志存高远。“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诗人将理想喻为高飞之鸟,振翅远翔,超绝四海,大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气势。这种理想就是“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济世安民的勇武精神和豪侠气魄,正是诗人早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二、痛失自由的笼中之鸟
  生性淡泊的陶渊明被生活驱使,曾一度误入官场,并付出惨痛代价。陶渊明29岁时,曾因“亲老家贫”,担任江州祭酒,但不久便因“不堪吏职”而自动辞官。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陶渊明到江陵,做了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元兴三年(404年)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同年8月自己请求改任彭泽县令。
  陶渊明入世做官,本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当他真正看到官场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黑暗现实之后,内心极为痛苦。回忆官场生活,诗人懊悔至极;放眼田园风光,诗人无限喜悦。痛定思痛,他写了《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忆及“心为形役”官场生活极为懊恼,他将官场比作牢笼,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比作鸟恋旧林,抒发了冲出牢笼返回故园的渴望。随着诗人经历的变化,诗中鸟的意象由展翅高飞的鲲鹏式鸟转而变为身陷樊笼、心为形役、痛失自由的笼中之鸟。
  三、离群反思的困倦之鸟
  陶渊明为官,本是想实现他所期待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结果不但没实现人生价值,反而连原本的自由也失去了。“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身陷官场的陶渊明深深愧疚于心为形役的羁绊。既然当官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为什么再陷身于这一池污泥之中呢?诗人疲惫的心灵开始反思过去,寻找出路。此时陶渊明诗中出现了苦闷彷徨、离群反思的困倦之鸟。
  诗人在《饮酒》(其四)中言:诗人如孤鸟无伴,日夜转徙,寻求出路,不得其所。官场中趋炎附势,争名逐利的现状让诗人真正体会到了“世与我而相违”的苦闷。他为了自己的高远理想而苦闷彷徨,为了自己的前途出路而苦苦寻觅。为了心中所思慕的清明的境界,他日暮独飞,既找不到栖宿之所,又不敢断然远去,痛苦至极,疲惫至极。
  四、鸣声相和的归林之鸟
  陶渊明本是怀着眷眷用世之心步入社会,不幸的是当时社会战乱频仍、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短暂的官场生涯让陶渊明认识到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不要谈政治理想的实现,就是精神的依傍、生命的保障都无法得到。政治的不可为、仁政理想的虚幻性坚定了诗人摆脱官场寻找新生活的想法。于是在公元405年11月,诗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辞去彭泽县令,挂冠归田,脱离尘网,过上了“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自由生活。有关诗人对归田后生活的描述,请看《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一种形体的解脱,更是一种精神的释然。寻找到本真诗意生存后的诗人,其笔下的鸟自然是另一种形象。“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诗中之鸟,行动自由,无忧无虑。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山林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山林之于鸟,恰如田园山水之于诗人,是他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归隐后的思想写照。
  总之,陶渊明的一生走过了“读书——为官——倦官——归田”的生活经历,与之照应,陶诗中也先后出现了“飞鸟——羁鸟——倦鸟——归鸟”的形象。这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必然。
  (作者单位:濮阳市濮阳外国语学校)

飞鸟意象与陶渊明的精神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