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前提。课堂教学受时间、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仅仅是以学科的形式,还依赖于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我们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扩展与延伸,不但可以解决学生求知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力求做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实际生活,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搭建有效平台,同时也使课外拓展延伸活动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了扩大学生的认知面,让学生课下了解另一种江南水果——荔枝。这不仅要涉及到生物、地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对荔枝作全面了解,有了深刻体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不至于模棱两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祖国名胜知多少”、“钓鱼岛的过去和未来”、“寻找英雄足迹,学英雄做好少年”、“领袖的情怀”、“我身边的环保”等系列课外拓展延伸活动。这些立足于课堂,融入社会,走进家庭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实践,主题鲜明,考虑到学生实际参与可能性,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受学生欢迎,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结合,是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所以,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力求做到活动内容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人、事、景、物和社会现象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能力。如,学习《桂林山水》,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设计了“祖国最令我自豪的是……”这一课外拓展延伸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名人事迹、古代发明、现代科技成果等令人自豪的各方面知识。有的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所见所闻,谈起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升空,蛟龙号潜艇下海,南极科考,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运行等内容。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灵活地派上了用场,深化了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拓宽了视野,较好地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过程要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巩固提高相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巩固提高相结合,是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保障。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课外拓展延伸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也应注重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一定要“实”,不能“虚”。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侧重于“学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应侧重于“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综合知识要到实践中去应用。这一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如,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为了加强学生对首都北京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设计了“夸夸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一课外拓展延伸活动。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北京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历史变迁、风俗人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上网调查、访问在北京工作和上学的亲戚朋友、到图书馆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学生还利用节假日在父母的陪同下亲自到北京游览、调查、访问等。他们还亲手绘制北京未来的远景建设规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小报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巩固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体验及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