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5年第4期 ID: 359100

[ 李苏红 文选 ]   

写出真情方动人

◇ 李苏红

  2012年11月,以“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为主题的真语文系列活动在全国拉开序幕。真语文对当下语文教学产生强烈冲击,给语文教坛带来一股清新空气,真希望这股清新空气也能冲进写作教学阵地,横扫作文中的矫情、刻板和虚妄。
  当下,作文教学中重“文”不重“人”,重“法”不重“情”,重“主导”不重“主体”,重“统一要求”不重“个性发展”的失衡现象依然严重存在,这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也是作文教学长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出“真”字才动人。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妙文佳章,感染我们的往往正是文中涌动的真情。何谓真,《庄子·渔父》中有精辟言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此番话可谓道破作文天机。
  作文是写作主体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生命的体验和思考,是个体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风采的展示,是生命存在的需求。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于家中阳台小憩,欣赏亲手栽培的吊兰,见绿叶垂蔓,郁郁葱葱,煞是养眼。不经意间,瞥见吊兰间隙中有一草茎,顶端盛开着灰黄色绒毛花絮,那小花冠昂首挺立,向着阳光,开得很潇洒,那不屈的带点骄傲的神色,似乎在向我证明什么。在吊兰生长期间,我只要瞅见盆里有杂草,就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没想到还是有棵小草幸存,不屈不挠地生长起来,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开出花来,实现作为一株植物的生命价值。我被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感动了,一种按捺不住的写作冲动喷涌而出,于是写下《让小草实现开花的梦想》一篇随笔。我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到,当内心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笔下流淌的才是真情文字。
  巴金曾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这一语道出了情感对写作的重要意义。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好的文章,没有情感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乃至悠久的中国文化。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因此,作文首先要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的事,这样最易写出动情点。其次要抓住感情的触发点,以细节传情。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由此出发,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具体细节,就能写出打动别人的文字。
  35年前,贾志敏老师班上一个女生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流泪了,贾老师也流泪了。贾老师对女孩儿说:“请你帮我擦去泪水,我是被你感动的。”那位小女生后来成了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现在在英国皇家电视台主持华语节目。不可否认这个女孩的成功与天赋有关,但老师真挚的泪水和深情的话语无疑是最动人的力量。作文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训练作文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在激励、唤醒、催生学生的写作真情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