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汉语盘点”评委会公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这个热词曾出现在电视剧《武林外传》和电影《甲方乙方》当中。2013年后,它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2014年3月1日,我们分别使用央视网搜索、人民网报刊搜索和百度搜索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央视网搜索检索出相关视频11条,人民网报刊搜索检索出相关新闻26条,百度搜索检索出相关结果约9,410,000个(包括约843,000篇新闻全文和57,800条新闻标题)。根据我们对人民网2013年3月3日新闻的抽样统计,当日新闻中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共15条。这些数据能体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使用频率,至于它在国内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题目中的出现更是凸显其热度(参见《重庆晚报》2014年3月2日报道)。不妨先看看它在主流媒体中出现的例子:
(1)从过去单调的卖化肥、配种猪,到今天的卖汽车、配电脑,农村墙体广告的内容,从土里土气逐渐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农村消费市场的变迁。(《人民日报》2014年2月12日)
(2)这亚洲杯预选赛最后一道坎还不知道能不能迈过去,国足倒是已经可以去和巴西、阿根廷等强队过招了,中国男足的形象似乎顿时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北京晚报》2014年3月3日)
上面例子中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是被当作形容词使用的,这时它已不再等同于“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后的意义,而是形容某些程度深的属性,部分情况下甚至由于这种程度深而产生贬义色彩(如例2),这反映了词汇的创造性使用和超常规语义搭配所带来的语义增值现象。从这个角度看,语言上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个案验证了当前流行的构式语法理论的观点:整体的意义大于部分之和,构式的意义并不等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1]
从构式主义理论看,语言是构式的大仓库,所有层面的语法分析都离不开构式:学得的形式与语义或话语功能的配对,包括语素、词、术语、部分有词汇填充的短语格式或完全没有词汇填充的短语格式。任何语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经存在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就应该看作是一个构式。此外,即使有些语言格式可以得到完全预测,只要它们的出现频率很高,这些格式仍然会被语言使用者存储为构式。据此看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可以视作一个构式,其表层形式上的差异就意味着意义上的差异。[2]因此,“高端大气上档次”在语料中出现时的一些细节特点也值得注意:一是中间的顿号经常被略去,这说明高频使用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它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记忆,如它在例(3)中受程度副词“最”修饰的现象就是这种整体凝固性的显性体现。二是部分情况下被加上双引号使用,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热衷于引用热词,因为热词类似于热链接,既能吸收受众的关注又能通向大量的热点信息,这也是文本互文性特点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说话者在部分语境下表达揶揄、反讽等言语行为意向的需要及这种需要的语言手段上的实现(如例4)。
(3)东莞篮球中心建成之前,中国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球馆,莫过于北京的万事达中心(原五棵松篮球馆)。(《东莞日报》2014年3月4日)
(4)一个在内地遭调查的高级骗子,如何还能在香港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哪来的钱?谁给的钱?(《国际金融报》2013年11月12日)
“高端大气上档次”不仅有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前身,而且还有一个更为“瘦身版”的缩略形式——“高大上”。这反映了人类行为普遍遵从的省力原则在言语行为上的体现,也就是交际中尽可能地求省求简。同一时间,我们又以“高大上”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以便了解瘦身之后它是否依旧很热。结果显示,央视网搜索出相关视频50条;人民网报刊搜索出相关新闻92篇(其中3条出现在新闻标题位置);百度搜索出相关结果约15,600,000个(包含约470,000篇新闻全文和217,000条新闻标题)。这说明缩略形式“高大上”有着更高的使用频率,盖其原因是缩略之后不仅使用起来更为经济省力,而且也更容易突破人类语言处理能力的[7+2]组块容量的限制。
下面看看它在媒体中的一些使用,如:
(5)传销已经“高大上”你防得住吗?(《央视财经评论》2014年2月21日)
(6)天文台同声传译“星你”大结局网友惊呼“高大上”(《华商报》2014年2月25日)
不仅如此,“高大上”也算得上是“热”到无处不在,根据我们在中国知网的检索,它还出现在期刊论文的标题里,如:
(7)羊绒业发展也要“高大上”(《标准生活》2013年第11期)
(8)高大上选址记(《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24期)
(9)形象转求高大上王雪红借新营销寻求复兴(《IT时代周刊》2014年第1期)
“高端大气上档次”及其缩略形式的热极一时还体现在一系列类似说法的衍生,如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时尚亮丽小清新等。这体现了一种被称为“语词模”的新词新语产生机制:大多数的新词新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背景如同造词模子一样,能产生出批量的词语。[3]
语言描述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识解,它和社会是共变的。意义更是相对于情景而言的[4],因此,对热词意义的理解也要参照包含着大量世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社会情境。换句话说,谈热词不能脱离社会情境,谈社会情境又不能不谈时代特点及其成因。“高端大气上档次”以及“白富美”、“高富帅”、“土豪”等热词的流行更是一面反映当下社会情境的镜子,折射着当时的社会热点和人们的认知体验,也因此特别值得我们去反思。
参考文献
[1][美]Adele E. Goldberg著,吴海波译.运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的本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Adele E. Goldberg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美]Fillmore著,胡明扬译.“格”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媒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0BXW007)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