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必备方式。语文教科书精心设置了很多优秀的篇目供学生背诵。老师和学生都深知背诵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却不是每位老师都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攻克背诵这个碉堡。不少教师是把背诵当成一项任务下达给学生然后检查或者课堂默写。这样即便是学生很喜欢的课文,由于教师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或应付考试,也会给学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反感。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不怎么喜欢语文,因为老师经常点名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如果检查的时候没有背出来就要用小鞭子打手心。后来到了初中,换了语文老师后,我上语文课才比原先认真多了。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位个子不高,戴着厚厚黑框眼镜、有点胖的曾老师,年纪都将近五十了。起初我还有点怕和他打交道,因为我小学语文成绩不是很好而且经常被老师批评,所以对语文老师有种莫名的畏惧。不过后来在多次交语文作业时和曾老师聊天,让我感受到了曾老师的亲切友好。一个月过去,老师就和我们班同学都很熟悉了,课堂上渐渐地多了很多欢声笑语。
曾老师的语文课最激动人心的就是背书比赛了,和小学语文老师把背书放在课后当做家庭作业,然后第二天上课前再检查背诵情况完全不一样。小学的时候我们都是很贪玩的,每次回家总是很不情愿远离电视及家人聊天的客厅,一个人在房间慢慢地一点点啃着枯燥的语文课文,背诵的时候偶尔会心不在焉,偶尔也会发发牢骚。有时有事耽搁了没有时间背书就只能准备接受老师的批评。然而在曾老师的课上,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老师在课堂上就给我们留有背书的时间,而且奖励措施也很吸引人——谁先背出来就可以到图书馆阅读书籍。要知道,那时候镇里中学的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只有老师才可以借阅书籍。所以有机会到图书馆看书真的是机会难得,那时中学图书馆藏书虽然不像如今各个院校的书籍这样琳琅满目,但是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却是书的海洋,每次我们背书结束去图书馆看书,看着那一排排漂亮的书籍,心里边尽是欢喜。所以我们都很有动力背书,而且背书效果出奇的好,即使平时班上学习落后的学生也会在我们积极背书的感染下慢慢地把书背好再去图书馆畅游书海。每次语文课背诵大赛的时候我们都是兴高采烈的,不再觉得背书是让我们愁眉不展的事情了。记忆力稍好的同学就肯定占点儿优势早早地就背出来去图书馆阅读书籍,而一时没有背出来的看着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出教室也就更加卖力地背诵。那时候我们有的是满腔的热血和活跃的思维,曾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我们绝大多数都能在课堂上背出来。
曾老师鼓励背诵课本的同时也很注重我们的阅读量,发现好的课外书籍喜欢给我们讲解,还很喜欢和我们探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候还会与我们展开辩论。不过像曾老师这么开明的老师真的不多,那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总是反对我们看小说。每周还会来一次“大扫荡”,就是突然袭击检查,让我们站在教室的外面,他自己和班长一个个书桌认认真真地“排查”。抽屉里藏有班主任认为妨碍学习的小说的同学总是忐忑不安,因为查到小说要收缴并且要去班主任办公室写检讨,小说到学期末才归还。有一次我的小说被班主任收缴了,就到曾老师那里请求帮忙。曾老师一口答应,后来就去和班主任说明情况,最后不仅把我们的书归还了,以后再也没有“大扫荡”了。不过曾老师让我们上课上晚自习不看课外书,而是在课间或者其他休息时间看。班级政策如此大转弯,我们对曾老师感激无比。
正是曾老师那种没有束缚的教学方式和宽容的胸怀,让我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学。真的很庆幸那时曾老师给了我们活力四射的课堂,将文学之花植入了我们年幼的心灵。现在我对语文的特殊感情就是曾老师培养的,他让我一辈子珍爱语文。
(指导老师:欧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