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这个成语使用频率颇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运用这个词。
“呕心”出自《新唐书·李贺传》。书中记载李贺每日起床后拉出毛驴,并让书童带着书囊一起出外周游,遇到好的素材,便立刻记下来丢进书囊,回家后写成诗篇。其母知道儿子勤奋创作的习惯,又知道他身体很差,便“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呕”即“吐”,“呕心”即把心吐出来,形容费尽心思。
“沥血”出自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液作墨汁,形容写文章时费尽心思。
后“呕心沥血”用来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用于形容做工作、写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