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285

[ 陈永海 文选 ]   

“朦胧”“矇眬”和“曚昽”

◇ 陈永海

  说起“meng Jong”的三种不同写法,可能不少同学都知道,但若要细数它们之间的异同,大概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其实,这三个词语除词形相近、词性与读音相同之外,其他几乎就没有多少共通之处。
  朦,《说文解字》云:“月朦胧也,从月。蒙声。”本义乃“月光不明”。胧,《说文解字》云:“朦胧也,从月,龙声。”本义乃“微明”。显然,此二者皆含“不太清楚”之意,故而据此可推知,二者合成之“朦胧”必亦含此意。“朦胧”之本义即乃“月光不明”,后来人们又据之进行引申,从而引出了“客观景物模糊不清”(如例①)“语言表达不明”(如例②)及“主观意识模糊”(如例③)等意。实际运用中,其常与“暮色”“月色”“烟雾”“意思”“感觉”等词语相搭配使用。例如:
  ①在朦胧的暮色中,他急匆匆地赶回家中。
  2这一段有好几个句子的意思朦胧,恐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建议您修改一下。
  ③我趴在桌子上打盹,朦胧中有人推了我一下,抬头一瞧,却没发现四周有人。
  矇眬二字皆“从目”。不难揣知,其必与“眼睛”有关。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稍稍翻检一下工具书即可知,《现代汉语词典》将之释为“眼睛欲闭又开,半开半闭,视物模糊不清的样子”。此词于实际运用中,常被用以形容醉态或睡态,与“睡眼”“醉眼”“泪眼”等词语相搭配使用。例如:
  4下了飞机,李毅仍然睡眼矇眬,三场连败让队员没了精神。
  ⑤望着边防官兵在那条熟悉的国界线上执勤巡逻的身影,我禁不住泪眼矇眬。
  曚昽二字皆“从日”,不难揣知,其与“太阳”有关,即“日光不明”之意。实际运用中,其常与“天色”“晨曦”“天光”等词语相搭配使用。例如:
  6田野里,笼罩着厚重的雾气,天色曚昽,稍远点的景物便看不清楚。
  ⑦曚昽的晨曦中,又昏暗又凌乱的一大片波涛一直伸展到无限远处,下面就是看得见的景物。
  一言以蔽之,因“从日”之“曚昽”指日光不明,故其多用以形容天光;而“从目”之“矇眬”,因其指眼睛视物不清,故多用以形容人或动物;除这二种情形之外,其他多用“从月”之“朦胧”。

“朦胧”“矇眬”和“曚昽”
目录

  • 平静 / [美]戴尔·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