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感受鉴赏”部分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在“实施建议·表达交流”中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此,笔者在教《江南的冬景》时做了以下尝试。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笔下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写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气质,如冬雪的可爱、美丽,冬雨的细微、迷人,以及给人带来的悠闲之境,这些都令人神往。更妙的是在江南的冬天,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到郊外散步,更别有一番风味,这实在是大自然“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郁达夫先生借助他丰富的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著名画家刘海粟曾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则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不能带着学生真的到江南去,于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描摹郁达夫笔下点染的图画,自选文中“寒郊散步图”“江南雨景图”“江南雪景图”中的一幅,抓住特征发挥想象进行描写,其结果令人赞叹:学生所描摹的一幅幅江南冬景图,美不胜收。
江南雨景图
(一)
“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这便是对江南雨景的最好诠释。想起江南的雨景,眼前便浮现出一幅醉人的水墨画。潮湿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小巷深处,人们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慢步,轻松而悠闲,丝毫没有雨天的烦恼,江南的雨迷人之处便在此。它不会倾盆滂沱,也不会阴冷刺骨,它总是带着一种江南特有的神秘感,缓缓而来,不急不躁,不媚不俗。江南的雨总爱和烟混合在一起降临人间,这不禁使人想起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宋代刘敞曾写过一首诗《微雨登楼》:“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一场雨,一幅图;细雨濛濛,似有似无,氤氲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无尽的水气笼罩着江南,给人以飘忽之感,仿佛来到仙境。此时此刻,驾一叶扁舟,酌一杯黄酒,酒未尽,人已醉。
(三)
描写江南雨的轻盈,飘逸。
雨越来越密,伴着略带寒意的微风,慢慢地揉成一团,一会儿往下降,一会儿向上飞,似一群白色的萤火虫,又像一群被惹怒的蜜蜂,追赶着四处逃逸的敌人。
江南雪景图
江南的雪从来都是醉人的,虽然她少了北国之雪那漫天飞舞的壮观,却多了江南之雪所特有的那份柔情。她那轻盈的舞姿如同江南秀丽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展示她那婀娜的身姿。她又像那调皮的姑娘,时而摸摸你的脸,时而钻进你的怀抱,可爱之极,让人怜爱不已。
寒郊散步图
“风到这里就会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一首感人至深的《江南》唤
起了人们心中无限的遐想。四季如画的江南充满了诗情画意,风和日暖的午后更能引起人外出的欲望。天气虽已寒冷,却裹不住从那土地中透出的丝丝暖气。
走在这丰腴而润泽的土地上,一切都是那样地令人心旷神怡,芦花丛一簇接一簇,轻风徐来,迎风而动;红的叶,白的桕,间杂其中,一点一丛,煞是好看。虽已入冬,草木并未全部凋零,而是形成一层层的褚色,甚至还有一丝丝的绿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能在冬天的郊外如此惬意的散步,除了江南,你还能到哪儿去呢?这可是老天给予江南最大的恩惠。
做个江南人,真好!
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我不禁感慨万分: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是如此的令人心动,学生们笔下的江南冬景图不也令人陶醉吗?
哦,这美丽的江南冬景图!人未去,心已醉。
(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