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035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一、 (10分)
  1.阅读下面某位学生学完必修二后所写的“学后感”,回答问题。(4分)
  ①教材引导我们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反思历史,审视生命的价值。②“和平的祈祷”带领我们走近“二战”小人物,了解他们的遭遇,触摸他们受伤的心灵。③勃兰特下跪为德意志民族渎罪这一行为,让我们“永志不忘”人类理性的灿烂光辉。④苏氏父子与杜牧评述兴亡、追怀历史,则把我们读史的视角引向对现实国家、民族与个人命运。⑤“珍爱生命”中史铁生、海伦乐观不屈,热爱生活,启事我们直面苦难,敬畏生命。⑥“爱”与“思”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1) 请找出并改正上面“学后感”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答:①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 上面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订正。(2分)
  答:_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经常采用的叙述角度,其实质是“吃”与“被吃”。鲁迅小说中反复描写“看客”现象,蕴涵了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体察和深入批判。请列举出《呐喊》中含有“看”与“被看”生活场景的两篇小说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人与海》和《边城》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从每篇作品给定的意象中各挑选两个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4分)
  《老人与海》:老人、大海、鲨鱼;
  《边城》:边城、渡船、磨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4.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4分)
  ①袅( ) ②时()
  ③差() ④影()
  5. 请仿照下面给出的例句,概括选文第二小节描写的内容。(4分)
  月色下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诗句中的意境和选文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
  B.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C.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D.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宋]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7.选文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分别对这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7分)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二)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保全
  B. 暴秦之欲无 厌:厌倦
  C. 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D. 夫韩、魏,诸侯之 障:屏障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赂秦力亏 骊山北构西折
  B. 不赂者赂者丧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使之
  D. 秦用兵于燕、赵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10.请用“/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韩 魏 折 而 入 于 秦 然 后 秦 人 得 通 其 兵 于 东 诸 侯 而 使 天 下 遍 受 其 祸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两篇选文各围绕一个字展开议论,请找出这两个字,并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6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 “愁”为全词词眼,请简要分析其中包含了哪些复杂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分析“回头”二字在词中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8分)
  14. 根据提示,填写名句。(8分)
  ① 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 想当年:金戈铁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 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④ 孔子和荀子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都有过精当的阐述,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在《劝学》中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群英会蒋干中计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遂同入帐。①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③ 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④ 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
  歌罢,满座欢笑。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
  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妙绝。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妙绝。便唤:“子翼。”妙绝。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节选自《三国演义(会评本)》第45回,毛宗岗评点)
  
  15. 下面是对①②③④处画线文字言外之意的理解,请补充完整。(每点不超过4个字)(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夸耀国富
  ③ 夸耀军威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周瑜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后,又是怎样巧设圈套,让蒋干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请分条概括。(2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蒋干从近四更听闻对话到五更溜出军营,一直都在“蒙头假睡”,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请根据故事情节和蒋干性格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文中毛宗岗评点三次写到“妙绝”,但均未作详细评点,请结合周瑜计谋分析“妙”在何处。(任选两处作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选文题目为什么不用“周瑜设计”而用“蒋干中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30分)
  20.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① 英国作家罗·勃朗宁说:“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你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② 《现代汉语词典》中,“扔”有“抛弃”“丢开”等意思,“仍”有“依照”“仍然”等意思。请以“扔·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1) ①“渎”改为“赎”②“事”改为“示”(2) ④;对现实国家、民族与个人命运的关注(或删去“对”字)
  2.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答对两个即可)
  3. 《老人与海》:老人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或意志坚毅的命运抗争者);海是人类所要征服的一切;鲨鱼是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边城》:边城是原始淳朴的世外桃源(或古老历史文化的象征,或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渡船隐喻古老的生活方式;磨房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4. ① nuó② shà ③ cēn ④ qiàn
  5. 荷塘上的月色,月光溶溶(静静),青雾薄薄,微云淡淡,柳影弯弯(稀疏),如梦如画。(意思对即可。“荷塘上的月色”“如梦如画”各1分;“月光溶溶”“青雾薄薄”“微云淡淡”“柳影弯弯”答对三处即可,2分)
  6. C
  7. 示例:动静结合:“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静态描摹荷的美姿;“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一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展现了荷塘的风姿。(2分,意思对即可)虚实交融:“泻”实写了月光流水般的动感,“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和“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则虚写了光影的和谐。虚实交融,使人感受到景色的柔和,产生愉悦的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8. B(厌,通“餍”,满足)
  9. C(代词,这样。A连词,因而;连词,承接。B介词,因为;介词,用。D助词,插入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助词,的)
  10.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每处1分)
  11. (1) 回忆他们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或“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2) 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或“面对”)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
  12. 选文(一)围绕“赂”字,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后分列“赂秦而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然后围绕分论点二展开论证,批评统治者对外忍辱苟安的国策;选文(二)围绕“势”(或“障”)字,从得失韩、魏对于秦与六国的战略影响(即“势”)的角度展开论证,批评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不识形势。(每字及理由各1分)
  13. (1) ①表达昔盛今衰的沧桑感慨;②表面闲适背后的无奈与凄凉。(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2) ①从对历史的回忆过渡到眼前现实的描写;②将视角由楼内转向窗外。(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4. ①一时多少豪杰②气吞万里如虎③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 ①夸耀人杰;④夸耀粮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 ①表面亲热,取得蒋干信任;②假装醉酒,使蒋干有隙可趁;③故意放置一堆文书,引诱蒋干翻阅。(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 ①得到密信,可以回去邀功;②密信重要,如何及时送出;③身在吴营,如何全身而退。(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即可。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18. 第一处“梦中做忽觉之状”:意在让蒋干以为自己是真醉,所言为真;第二处喝“低声”:提醒手下人注意保密,以引起蒋干的注意;第三处唤“子翼”:表明担心蒋干窃听,所说的事是重大机密。(须紧扣周瑜用计的高妙之处来回答,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19. (1) 从叙事角度来看:以“周瑜设计”为题,叙述者站在局外(为全知视角),则所有计策一目了然,缺乏悬念;以“蒋干中计”为题,叙述者参与情节(为有限视角),则蒋干身在计中不知中计,步步设悬,情节曲折有致。(2) 从表达效果来看:以蒋干中计为题,反衬周瑜设计的高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 建议切入分为24分。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