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8958

[ 邵琛琛 文选 ]   

论生本教育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 邵琛琛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在教者的帮助下)。它是一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更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新课改,新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努力探索生本教育的实践途径,把生本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 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本,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认为“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自己如何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更为智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职能和学生本体两者的高度统一。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生本教育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流“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教学不再过分注重“死”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活的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生本教育的需要。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现代文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丧失了理解文章的能力。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更好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而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快乐”。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固然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如教授《永遇乐》,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元宵节上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李清照,请大家按如下形式展开思路,组织语言:“我读出了的李清照,是通过词中的(句)看出来的,尤其是此句中的 (字、词)更能表现她的心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又能让学生有主动的“生成”,可见教师不是不“讲”,而是重在研习思路的梳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多下功夫,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和“导”相得益彰。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合作体现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是教授《永遇乐》:“在对文本内容探究后,对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后,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花,一种颜色,一支乐曲来形容李清照,你分别会选择什么,请简要描述。”这个问题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又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既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教学。
  学生学习语文,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而教又是为学而存在,为学而服务的,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平等意识,变“教师权威者”为“师生共同提高”,努力使“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①周艳玲、邵琛琛著《“生本教育”理念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3期
  ②《生本教育的概念和特点》[EB/OL].http://www.txdsxx.cn/List.asp?ID=933
  ③邵红军著《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2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