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其外烈内美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美学理论中的“真”出发,对晴雯进行另一番挖掘,让读者看到其对那个社会的不屈和抗争,领悟其内在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红楼梦》 晴雯 真 不屈 抗争 人性
在《红楼梦》众多的女性中,晴雯是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在她锋芒毕露的言谈笑貌中,在她眉眼的动静开合中,在她一举手一投足的姿态中,时时流露出美的激情与真的光彩。
晴雯“越性如此”,不拘礼节,任性而行,完全是真实灵魂的外露。晴雯的“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对待主子的“真”
晴雯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敢怒敢言从不遮拦,即便冲撞主子,亦无所顾忌。
且看第三十一回端午节跌扇一节。那日,因一连串的事故宝玉正闷闷不乐,晴雯上来换衣服,偏失手把扇股跌断,宝玉迁怒于晴雯骂其“蠢才”,这时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事……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言外之意,无非我们是奴才,即使打了更值钱的东西也用不着生这么大气,但也有自己的尊严,不看你的脸子。诚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奴才遭主子骂,本是天经地义的,可晴雯反而与主子言语顶撞,豪不胆怯。在晴雯看来,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无尊卑之分的。
真人必是直人,晴雯对于肆意伤害丫鬟的主子,毫不屈服,最精彩的当数“抄检大观园”。当别人都吓得胆战心惊之时,唯独晴雯未遵命行事。当袭人欲为代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地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情倒出。”面对抄检,那一闯,一掀,一提,一倒,更显反抗风情,使封建主子威风扫地。
既然晴雯被王夫人认定是个狐狸精,那么被撵也就在所难免。王夫人命人将“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从坑上拉了下来,但仍未解恨,“只许把贴身衣服摞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穿。”面对这种灭绝人性的迫害,晴雯仍无讨饶。即便被撵之后,晴雯仍至死抗争。重病的晴雯愤怒控诉王夫人,且在临终前齐根剪下自己的指甲,脱下贴身的一件旧红绫给宝玉,并赌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这里有委屈,更有不服和反抗。
二、对待奴才的“真”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虽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
(一)对“西洋花子哈巴儿”冷嘲热讽
袭人,怡红院头号大丫头,作为宝玉的内定侍妾,常被冠之以“贤”字,实则虚伪做作。她两次向主子进言,表面上看皆出于“公心”,处处为宝玉着想,实则为了一己之利。晴雯鄙夷其外表的谦逊和顺,骨子里的奴颜媚骨,鄙夷其与宝玉偷试云雨而伪装正经,奉迎主子而以半个主子自居的丑恶。所以,晴雯总是把矛头指向袭人,处处与她作对,对其有诸多不满。
(二)嘲讽一心想爬高枝的奴才
红玉,贾府管家林之孝之女,“虽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她原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向上攀高”,只是命运把她放在一个小丫环位置上,一个偶然机会,为凤姐传信,红玉不无得意地说道:“你们再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来”,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众人都没言语,“分路走开”。唯晴雯偏不买帐,冷笑到:“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成这样。”
(三)深恨人品低劣的下人
第五十二回写到病中的晴雯,听说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顿时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之后借机把坠儿叫到床前,打骂了一番。晴雯不听别人劝阻,谎称宝玉之命,立即把坠儿撵了出去。其性情爽利,如“爆炭”一般,容不得一个小丫头的过失,虽有些粗暴武断,但却是其率真性格的必然。她戳的不是地位低下的奴才,而是贪图小利,人品低劣的下人。
晴雯对纯真刚直的热烈追求,对平等人格的积极争取,对封建礼教的极端蔑视,都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其内在的“真”为世人所不容,为礼教所不容,最终必被扼杀,为封建社会所吞噬。由此可见,虚伪的礼教不仅要扼杀她的肉体,更要扼杀她的灵魂——-真正的人性之美,但它无法扼杀读者的心,我们从晴雯身上看到黑暗中的一线光明,看到了污云浊雾被驱散的一刻,看到了满纸的霁月彩云。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朱飞艳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朱仙庄矿中学 23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