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吃人的本质,歌颂了刘焦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忠贞不逾的爱情和幸福美满婚姻的热切向往,全诗真实再现了汉末社会的现状和风俗人情,成功塑造了一个聪明持重、多才多艺、勤劳善良、清醒刚强的悲剧女性形象。全诗共四次描写刘兰芝的眼泪,以此增强悲剧气氛。本文试图以剖析兰芝的眼泪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掌握她的情感脉络。
一、真情的泪: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全诗描写告别共有三幕,其一礼别公姥,其二情别小姑,其三夫妻誓别。这“三别”情有所异,义有所别。“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兰芝与小姑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姑嫂情真意切。她目及小姑的成长待嫁,联想到自己昔日在娘家时的无忧无虑、幸福快乐,一切都恍如梦中,人事不可料。未婚和已婚是一道可怕的栅栏,翻越过去就意味着凄凉、冷漠、欺辱、迷惘。可是闺中的少女何尝知道婚后的遭遇和磨难。小姑是兰芝在婆家惟一可以相依相伴的姐妹,今日被驱遣,恐怕今生今世永不得相见,两个女人为女子共同的命运而悲怆,流下了女人悲惨命运的真情泪水。
二、悲苦的泪: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与小姑情别后,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驱遣回家。古代已婚女子被遣回家是一件很不光彩很痛苦的事,于是,刘兰芝想到:“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自己谨小慎微做人,一心一意作事,没料到仍旧遭遗弃,是何罪过?“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心中悲苦向何处诉?举步登车的刹那,蓦然回首,一切都无法挽回。女人啊!命运为什么总要听任别人来摆布呢?这世道太不公平!悲痛我兰芝聪明伶俐,愁苦我兰芝多才多艺,勤劳换不来幸福,就让泪水来洗涤我的冤愁吧!
三、伤感的泪:阿女含泪答。
兰芝被遣回家后,母亲为她筹划未来,“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就询求兰芝意见,她欲泪又止,泪水浸满眼眶,为盟誓而守身如玉,为叮咛而忠贞不渝,泪水中有自己命运的伤感,也有仲卿的真情和懦弱,丈夫的一片痴情是她支撑生活的强大动力,只希望仲卿早来消息,只盼母亲兄长不要逼婚。
四、绝命的泪: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涕,泪落便如泻。
兰芝在表面应允了太守第五郎的婚事后,已经做好为忠贞爱情自我牺牲的准备,她整天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当母亲说到“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她已经意识到死期的来临,这哪里是作嫁衣?分明是缝丧服。想到死,兰芝并不害怕,她只为自己的命运不公无处诉讼而冤屈,想到如此短暂的一生,只有用死来表示自己的抗争,肆意横流的泪水可让企图凌驾别人之上的一切美梦都化为泡影!
四次眼泪是兰芝四次心灵和现实的碰撞,是悲剧中最动人肝肠之处。兰芝的眼泪,是她内心世界的彰显。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