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 因为“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在湖北省2009年语文高考中被阅卷教师评为“最牛满分作文”。该长诗共51行102句,被媒体报道后引来一片惊叹和赞誉之声。这首诗歌作为考场作文,其优秀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笔者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忧虑。
首先,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存在误区。我们不妨先看看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兹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摘录几条: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按道理,一篇作文如果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就应该得满分或者接近满分。以上要求除了“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等少数内容不容易做到之外,其他方面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似乎有个固定的思维,即不是按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看学生的作文已经在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而是以一个并不清晰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达到的“高”、“新”、“奇”的标准,去比照、挑剔学生的作文还缺少什么。现在一般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先明确几点基本要求,如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是:切合题意、表达过关、主题突出、情节完整等等;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切合题意、表达过关、观点突出、材料充实等等。达到这些要求,才可以得到基本分,一般是42/60或45/60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寻找亮点,亮点多则向上加分多。记叙文的亮点如:构思新奇、形象丰满、人物鲜活、意境深远、发人深省等等;议论文的亮点如:思想深刻、议论风趣、纵横捭阖、角度新颖等等。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对照一下数理化的阅卷,通常一道数学题只要能够解出正确答案而且过程合理就可以得到满分了,可为什么记叙文、议论文做到了基本要求却只能得到42/60或45/60分呢?在笔者看来,那样的作文即使不能得到满分也应该得到90%的分数吧。把30%到25%的分数留给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得到的亮点分是值得讨论的。我们不应该理想化地认为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才是最好的,仅以几篇超出一般的作文作为参照,然后无情地扣掉其他考生作文的分也是没有道理的。须知道像《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赤兔之死》《永远的谭嗣同》这类习作连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甚至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士也未必写得出,更何况是在高考考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应该说是这些同学写得太好了,而不是其他同学写得不好。数理化阅卷绝不会因为个别学生的解题别具新意而减掉那些按照常规思路进行正确解题的学生的得分。我们再来看看语文学科其他题目的评分标准:默写题,只要写出了规定的句子,就可以得到满分;简答题,只要答出了规定的要点,也可以得到满分。惟独作文达到了基本要求,却只能得到所谓的基本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以上分析说明,像《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这样的作文是应该得到满分的,但也不可人为地减低其他作文的分数。
其次,这类满分作文对中学生的影响抛开积极因素不谈,其不良影响也是可怕的。因为它人为地抬高了我们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使学生觉得只有那样的作文才是合格的作文,而视那些虽然各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而不够“高”、“新”、“奇”的作文为所谓的“一般化”的文章。抬高的评价标准会减弱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得不到认可的“一般化”作文,满分作文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个遥远的梦。这样抬高的评价标准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刻意求巧,导致虚假、矫情的文风蔓延。这对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教师的写作教学都是极为不利的。笔者曾经写过许多下水作文供学生参阅,有些学生就在私下里议论,说这些作文既没有华美的语句,又没有新奇的立意,在高考的时候是得不到高分的。对此,我只能无奈地指出那些高考满分作文是极少数有天赋的学生的超常发挥,我们要做的是,按照课程标准努力达到其基本要求。然而这些解释在一味追求高分的学生面前显得实在苍白无力。
现在我们要弄清楚中学的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写什么样的文章。上述所摘录的课程标准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中学作文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写出平平常常的好文章。所谓“平常”,就是写平常事,说平常话,就是朴实自然;所谓“好”,就是文从字顺,内容实在,言之有物,就是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巴金说: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叶圣陶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因此,我们要提倡朴实文风,摈弃工于弄巧的做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而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选材独特”、“立意新颖”、“结构巧妙”上。作文评价的标准,也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公正给分,不必吝啬。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够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应该得到高分或者满分。也许有人会认为高分满分人数的增加不能使分数很好地拉开档次,但从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和对学生写作的导向来看,人为拉开档次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最牛满分作文”固然是学生作文的杰出代表,但绝不应该是满分作文的惟一版本。
(作者单位:萧县萧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