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9期 ID: 143368

  

红杏枝头春意闹

◇ 寇章云 李培明

  潺潺神定河水,流淌着一方热土悠长的眷恋;宽宽车城路上,镌刻着一所学校熔铸的辉煌。雄踞车城路49号的“十堰市第十三中学”,始建于1986年,是十堰市张湾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二十多年求索,二十多年创业,英勇的十三中人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营造出一个环境幽雅,特色突出,师生共进的和谐校园,是全市第一个由一般高中跻身为市级示范高中的学校。以“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注重过程,强化细节;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著称的十三中语文组,在它演绎华丽转身的征途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落红化泥传真诚
  语文学科是学校传统的基础学科,它同学校的兴荣与共。短短的二十六年,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即由刚组建时的10人壮大到现在的32人。
  这是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团队。
  首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陈佑光老师(已故),退休前一直代高中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的班主任。不顾年高,不顾体弱,担纲“六课型”教学法实验,向教材循规律,问课堂要效率,引领语文组在全区各类统考中,综合评价稳居第一。他提出的“重过程、强细节”的教学思路,是语文组公开课的一个标准。“听课老师是橡皮,一定要擦掉讲课老师的错误”,他就是用这种苛刻,让黄伍清、朱道顺等很多年轻老师夺得了一届届全市语文优质课竞赛第一名。现在“只找差错,不说优点”,已成为语文组品评公开课的一张王牌。
  这是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团队。
  刘荣珍、汪先奇、王绍宽、陈慧颖、张萍、苏玉玲等已退休老语文教师,虽然离开工作岗位有些年头了,但她们在岗时,关爱同事,贺喜吊忧,互相帮扶,孜孜以求的美德感染着年轻人;或真诚、或严谨、或渊博、或执着、或风趣的独特人格魅力鼓舞着后来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前辈的感召下,眼下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同仁们,工作竭力、学习努力、生活给力,成为校园里一道最靓丽的迷人风景。
  当年弟子勇接力
  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年富力强的高级教师朱伟雄现在已经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他也像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新课程改革培训中所说的“以权谋语”那样,他是教语文的,又当了书记,就要求学校广播室的课间全部播放诗文名篇的朗诵带子,把语文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来经营来渗透。带头投入新课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由他主讲的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和“唐宋诗词鉴赏”,深受选择这两门课程的学生喜爱。
  从区优秀语文教师到省教改积极分子、从市学科带头人到省巾帼建功标兵,高级教师寇章云凭着三寸书、三寸舌,在三尺讲台上创佳绩,展风采。近年来,获区级以上教科研奖励五十多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用一个个奖项、一篇篇文章、一串串数字,不容置疑地彰显了市十三中语文组的实力。
  “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朱伟雄、吕忠德、寇章云等老师秉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握紧“接力棒”,着力帮带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他们搭平台,设阶梯,引领语文组新秀走在学校课改前沿,特别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打造湖北省课改样本校夯实根基。成文轩、李娜、付巧萍、徐萍、王姣姣等老师的校本课程有声有色,深受前来观摩的各级领导好评,也为学校其它学科改革做了示范引领。
  尔今群芳乐比拼
  “强将带强兵”,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精心打造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像旗帜似灯塔,激发全组教师奋然前行。
  初中以陈世芬老师为组长的10名语文教师,在生本教育实验中冲锋在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拓宽了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近年来,初中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演讲大赛中,获得奖励200多人次。
  高级教师田发群乐钻善研,教学风格活泼,教学效果显著。主讲各级教学示范课,深厚的教育功底,灵动的教学艺术,给听课者以美的享受,得到业内专家广泛好评。
  国学课专任教师谭宗芳,爱岗敬业,敢于挑战自我,用生本教育方式主讲《论语》,深受学生欢迎。
  新调入的年轻教师杨燕,担任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工作雷厉风行,尽职尽责,善于开拓创新,组织专题讲座、朗诵赛、作文大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
  刘瑜老师既教语文又教国学,善因材施教,喜诲人不倦。姜琳、李芸、焦敏、沈文、肖洪敏等青年老师勇争第一,积极奋进,多次参加市区语文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等四项全能竞赛,多次捧回一二等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高中以李娜为组长的22名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奋勇争先。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组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杨婷婷老师博学多才,以分析问题深刻独到见长。她担任高一语文备课组长,引领组员深入开展国学教育,编写的校本教材《〈论语〉导读》,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将简便性同操作性汇成一体,受到前来我校调研的省高中课改项目组专家好评。
  高级教师何义恩拥有儒雅的潜质,课堂上将语文老师的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演绎得淋漓尽致。
  形貌昳丽的陈瑛瑛教师,诗化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教学思路,引人入胜,让语文学习成了美的享受。
  张园、费荣焕、高玉洁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因功底过硬、虚心好学,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在三尺讲台上尽展骄人的青春风采。
  市级骨干教师付巧萍带领高二年级的9名语文老师投入到“导学案为载体的生本教育实验模式”研究中,集体备课,整合课程资源,共同研发,《文明礼仪》《饮食文化》《鉴赏技巧》等校本教材相继印发,为校本课程设置提供强了有力的保障。
  王姣姣老师亲和力强,从容严谨的教学风格让她在全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徐萍老师敢拼善拼的特点,彰显了80后的“硬实力”。
  刘敏、李立、赵伟等老师以聪慧与勤敏、活力和魄力,诠释了后生可畏的真正内涵。
  像根叔活跃于华中科技大学那样活跃于十堰市第十三中学的猛哥(叶猛,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快问快答”的课堂热身、“与时俱进”的试题编制、“速战速决”的45分钟抽样检测,都是其深受学生喜爱的法宝。
  “立根原在较真中,咬定课改不放松”。2009年,20多岁的孟碧君老师,抢抓两年一届的全省语文优质课大赛机遇,挑战自我,超越他人。投入校赛,决胜区赛,闯入市赛,进军省赛,过关斩将,成为当年全省语文课堂大赛荆州赛场最年轻的选手,二等奖的战绩拉开了她执教语文的华美帷幕。
  红杏枝头春意闹
  “车城”渐觉风光好,红杏枝头春意闹。敢于拼搏的十堰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在磨砺中成长壮大,在拼搏中彰显青春活力。二十多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一批批十三中语文老师,自强自立,笃仪力行,用平凡的岁月、顽强的毅力谱写了生命的乐章。
  参加全区演讲比赛,陈瑛瑛、付巧萍等语文老师当仁不让;走进社区,开展政务导解,朱显梅、孟碧君等语文新秀靓丽登场;下乡支教,汤晓丹、孙丽等年轻教师奋勇在前;角逐全省优秀语文教师,谭宗芳、寇章云等教学能手榜上有名;问鼎全国语文课堂大赛,寇章云捧回一等大奖。个人魅力,洋溢着澎湃的执教激情。
  “全区优秀语文教研组”“全市优秀语文备课组”“全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校报一等奖”“全国最佳报刊社团”“全国百家书香校园”,团体表彰振奋人心,集体智慧,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风劲扬帆正当时,勇立潮头竞雄姿。十三中语文组已站在教科研改革的大舞台上,将各级领导的鼓励和厚望当做奋然前行的动力,以崭新的面貌载梦启航。他们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实现“办强初中,办特高中”的十三中办学目标而快马扬鞭,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市二次起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寇章云,李培明,湖北十堰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本文编校:洪鸣

红杏枝头春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