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2009年语文版《语文》教材使用区的中考题,笔者认为,在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各地命题人在新题、活题方面下了一番工夫。
一、尝试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进行考查
例如广东省茂名市的考题。命题人在试卷Ⅰ第一题,设计了4道小题,赋分8分,在试卷Ⅱ设计了2道小题,赋分7分。
试卷Ⅰ的4道题如下:
1 听读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脸颊 星宿 神采奕奕
B 铿锵 参差 苦心孤诣
C 烙印 弥漫 怒不可遏
D 悖论 蜕变 唾手可得
2 听读诗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时鸣
听读一则新闻,回答3—4题
3 根据新闻内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渔政311船从广州的码头出发,于3月10日到达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执行公务。
B 中国渔政311船是目前我国吨位最大、航速最快的渔政执法船,
C 中国渔政311船的任务是在中国南海海域履行宣示国家海洋主权和捍卫渔业、渔民权益。
D 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出席中国渔政311船的入列仪式,肯定了311船正式入列使用的意义。
4 根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的讲话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是中国渔政311船的工作之一。
B 中国渔政311船也将担负起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
C 从周边国家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的渔船是中国渔政311船打击的对象。
D 中国渔政311船将提高中国对在西沙、南沙等南海外海渔场生产渔船、渔民的服务水平。
考题中的语料来源有二:一是教材中涉及的初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词语和诗句,二是课外的新闻。课内外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在听材料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试卷Ⅱ的两道题是:
1 听一段话,写出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
医生的言外之意是:
2听读一段话,你将如何说
你会这样说:——
其中,第1题的语料是: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第2题的语料是:
你是学校广播站记者小明,在本次采访活动中看到这一现象:虽然学校关于禁止学生吸烟的管理规定非常严格,但还是有个别同学下课后偷偷躲在厕所等地方吸烟,为此,你将采访学校校长,你将如何说
可以看出,这两道题考查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主要是考查在听清说话内容的基础上揣摩说话人心理的能力,后者则是综合考查听和说的能力。两道题考点明确,相得益彰。
二、把诗文默写植入阅读
例如湖北宜昌市中考阅读题《常伴一轮明月》,选文的第二段及所涉及的默写题如下:
②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一诗立诗坛”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文人们对着一轮明月,饮酒作赋,挥毫泼墨,前赴后继地抒散着自己的情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拳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将月的明、月的净、月的冷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先生吟出了后世代代相诵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都付与一轮明月,让她充满了人情。
31请将第②段横线上东坡先生的词句填充完整。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之一,而《常伴一轮明月》恰好引用了这首词,于是命题者巧妙地做了命题处理,设计了这道默写题。考生在默写之余,可以加深对此词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写对联,考名著
请看2009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第5小题:
选取《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无独有偶,200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第3题也出现了近似的题型: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下联。
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他行侠仗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他大闹飞云浦,血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痈杀王道人。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难度系数较大,要求学生既熟悉名著的内容,又具备初步的写作对联的能力。这样的考查,对教师的教学是颇有挑战性的。如果教师在七至九年级的教学中,只限于教材中阅读篇目的干巴巴的教学,不延伸拓展课外阅读,不引导学生读名著,那么学生在考场上只能看着《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书名干瞪眼,只能看着“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等情节莫名其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阅读、写作,也要重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的教学。比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交流对联”。倘若教师重视并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在收集对联、朗诵对联的过程中也就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对联知识,在考场也就不至于瞠目的结舌了。
四、综合性学习考题语文性强,命题灵活且易于操作
综合性学习如何命题,既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又不陷入僵化死板的“标准答案”泥潭?这是自综合性学习进入考试视野以来,命题者—直在探究的问题。在2009年的中考题中,贵州遵义市的综合性学习题值得一看:
毕业前夕,班上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毕业时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24 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仿照下面示例,写出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6分)
例:报名 园丁颂 栏目 课堂内外
①报名
②栏目A ____ B____ C____ D ____
25 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4分)
遵义市的这道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大语文观,有利于展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二,命题者设置的语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课程理念之一,即“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题干要求明确,并适当举例,对考生具有引导性;第四,总赋分10分,体现了对综合性学习板块的重视;分值分布成几个小点,便于阅卷者判卷。
以上几种新活的题型给2009年中考语文增添了几分亮色。可以预测,“稳中求新,稳中求活”的出题指导思想仍将是2010年中考的主旋律。知往鉴今,我们在复习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稳扎稳打,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多方搜集资料、信息,让学生多见识一些新题、活题。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克服对语文考试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感知到中考语文试题也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的,从而做到入考场从容淡定,见考卷胸有成竹;提笔时挥洒自如,落笔时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