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5期 ID: 136906

[ 宋登水 文选 ]   

借得批注三分味 添与阅读一缕香

◇ 宋登水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山羊兹拉特》是一篇以情动人的外国小说,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教读这篇小说必须以感情的蓄积变化为线索,由于情节简单,情感也易于接受,我设计采用批注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小说,从感情流动的角度写下自己的批注,教师全面阅读学生的批注,掌握学生阅读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前半部分时间展示学生批注结果,明确小说感情流动的变化;接下来通过对作者的介绍让感情有所提升,上升到悲悯的情怀;最后教师注释“羊”的涵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寓意。
   批注法阅读教学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完美诠释,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也能够充分结合学情来实施,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分析小说以爱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技巧,正确理解小说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批注,培养学生专注读书,关注语言魅力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三、教学重点:把握小说题旨,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内蕴。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寓意。
   五、教学策略:展示学生批注,教师点拨升华。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
   八、设计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悟,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处批注上交。教师整理学生上交的批注,简单分类,适当给予点评,发还给学生。
   (二)情景导入
   以顾城的诗歌《感觉》导入。
   【设计意图】导入是为教学营造一定的氛围,采用顾城的《感觉》导入就是为了增强小说的诗意内涵。
   (三)情感体悟
   读罢全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请分析“爱”是如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
   1.爱的单向流动:全班齐声朗读小说三、四、五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阿隆一家对山羊兹拉特的深厚感情?
   2.爱的流动转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十三——二十七段,在这个苦难的时刻,兹拉特如何帮助阿隆度过难关?
   3.爱的双向流动:齐读三十一、三十二段,从小说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阿隆一家已经完全把兹拉特当成家庭的一员?
   【设计意图】情感体悟是这篇小说学习的重点,由于难度不大,教师只是整理感情流动的线索,按照这个线索展示学生批注,对较好的批注做出表扬,这一过程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批注法阅读教学立足学情的教学特色。
   (四)悲悯情怀
   这篇小说,作者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再读小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故事背后作者默默注视的目光?
   【设计意图】“激情”是授予辛格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词之一,可见“激情”之于辛格作品的重要性。这个“激情”绝不仅仅是作品的写作内容,更表现在作者默默注视的目光,表现在作者关注同类,关心弱者的悲悯情怀。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作品,对作品的内涵给予更深刻的解读。
   (五)点拨升华
   如果我们把这篇凝聚着作者对人世深情的小说看成是一则启示人类幸福生活的寓言,那么,文中的山羊、风雪、草堆便都有了象征意义,你能否结合课文,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能打动人心,真情是关键的要素,但作者的理性思考无疑也贯穿小说始终,这是很容易被读者忽视的。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希望学生能给作品以全新的定义,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读书境界。
   (六)作业布置
   学习了这篇小说,对于人世间的真情你一定有不少感悟,请认真整理自己的思绪,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看投影(展现诗歌《感觉》),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PPT出示:
  感 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师:贫困而凄凉的生活或许是灰色的,但人间真情就像天地间的一抹鲜红和淡绿,会让世界明亮起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温情的外国小说《山羊兹拉特》。
   师:爱是一种胸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它是真善美的结晶,使人们忘记仇杀,忘记自己的伤痛。读罢小说,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大家快速阅读小说,分析爱是如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
   生:我觉得没有兹拉特的爱,就没有故事的结局,是兹拉特对阿隆的关爱推动了情节发展。
   生:我觉得不仅有兹拉特对阿隆的爱,小说也有阿隆对兹拉特的爱,特别开头的依依不舍和最后的温馨。
   师:你感觉阿隆一家开头和最后对兹拉特的感情一样吗?
   生:有点不一样,毕竟经历了这么多苦难。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看看杨依丽同学的批注,看她是怎么理解的。
   PPT出示:
   小说开始写的是阿隆一家对山羊的不舍,这是人对动物的爱;在困境之中,山羊帮助阿隆度过难关,这是山羊像人一样去关怀阿隆;最后阿隆一家把山羊当成家庭成员,这是毫无种类分别的爱,是爱的最高境界。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爱的流动。全班齐声朗读小说三、四、五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阿隆一家对山羊兹拉特的深厚感情?
   生:阿隆的妈妈“泪流满面”,妹妹“哭了起来”,这是根据不同的性格描写不同的表现,妈妈是隐忍的哭,妹妹哭出声音来。
   生:“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冷静,所以尽管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悲痛的,只能脸色阴沉。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娄晟同学的批注。
   PPT出示:
   “全家人都出来告别”表现出家人的不舍,是人对羊的喜爱;
   “舔”、“摇晃”表现出羊对人的亲近、信任,是羊对人的真诚。
   师:多简洁的语言,多精炼的表达,娄晟同学为大家分析分析吧。
   生:我个人认为这里有人对羊的喜爱,但是人只是把羊当成一种动物,没有真正当成家庭的一员,反而是羊把人当成不可或缺的成员,读这段感觉有点伤感。
   师:娄晟同学解释得很到位,确实是太残忍了,也不知山羊的命运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小说。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十三——二十七段,在这个苦难的时刻,兹拉特如何帮助阿隆渡过难关?
   生:“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即便是不喜欢主人的做法,兹拉特仍然毫无怨言地在困难中帮助主人,生活中若有这样一个愿意为你无私奉献的人,无疑是挚友了。
   生:动物的感觉并不弱于人类。兹拉特知道他们正面临的困境,也知道现在主人正需要它,所以即使不习惯,还是接受了,这何尝不是它对主人以往照顾的感激呢?动物的情感往往比人类纯粹,主人对它好,它就会报答。
   师:回答得太深入了,动物有时感情更加纯真。还有没有同学说说?
   生:我读“他从来就喜爱兹拉特,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一句,感觉阿隆和山羊的关系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就像他的妹妹,那就变成了人与人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