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8期 ID: 136292

[ 卢卫平 文选 ]   

汉语的视觉动力感与审美愉悦

◇ 卢卫平

  在特定语境中,汉字作为一种信息符号,刺激视觉感器,其鲜明的语音、语义及语形特征,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激活读者既有的认知图式和经验图式,其外在世界的力(物理)与内在世界的力(心理)在形式上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在大脑生理电场中高度同构融合,引起丰富联想和想象,其鲜明生动的直觉形象、直觉画面、直觉场景、直觉图像、直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力量和视觉动感,使读者物我两忘,心旷神怡,产生兴奋而愉悦的审美体验,这就是汉语的视觉动力感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愉悦。
  试涵泳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词(主要是动词或形容词),体会视觉动力感及由此带来的审美愉悦: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送我还。
  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⑤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⑧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⑨风儿轻轻地漾过,一池清清的水哟,颤颤悠悠地把一匹翠绿绿的绸绢儿轻轻地向前铺展。风儿牵着绸绢一角轻轻地抖动,绸绢儿便皱皱褶褶地松散开去。鱼儿不时呶起小嘴,戳破绸绢儿。
  试将“乱石穿空”中的“穿”替换成“戳”、“破”、“上”、“满”、“堆”等词、将“鹰击长空”中的“击”替换成“飞”、“在”、“冲”、“搏”、“上”等词,品味一番,不难发现,“穿”、“击”有强烈的视觉动力感,乱石直穿云霄、巍峨嶙峋的突兀感,雄鹰矫健凌空、尖锐搏击的凌厉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直觉心理上瞬间亢奋激昂。其鲜明的直觉场景与直觉形象霎时激活读者既有的审美图式,唤醒既有的审美经验,精神受到深深震撼,激起内心的壮美感和崇高感。
  又如这些句子:“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陈风·泽陂》);“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南史·梁本纪中》)其中“涕泗滂沱”四字便极具视觉动力,其语形特征也有很强的激活与唤醒功能,“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的图像记忆、伤心恸哭的画面感及场景感跃然眼前,内心的触动与震撼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冷清清”、“酸溜溜”、“红灿灿”、“绿油油”、“静悄悄”等按“ABB”模式重叠后,比单纯的“冷”、“酸”、“红”、“绿”、“静”不仅附加了情味色彩,而且有强烈而鲜明的视觉动力感,这是因为重叠后其鲜明的图像感、画面感、形象感、意境感、场景感、在场感,能激活读者生动的既有图像记忆和形象的审美心理印迹。不少汉语的表征符号——汉字本身就具有视觉动力感,见形知义,辨形得“意”(情志、文化表征),故“形训”与“义训”同一。如“哭”、“笑”等字的视觉形象感、视觉动力感是很鲜明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汉语视觉动力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呢?
  第一,上述例句中的言语符号特别是关键动词或形容词的语义表达模式,是非真理的认知表达模式,不遵循语义逻辑结构和事理逻辑结构,阅读感知时不拘泥于其语义属性和事理属性。它们属于审美体验的感知模式,是求善与求美的体验活动,遵循读者的心理结构与情感结构。因此,引导学生鉴赏这类言语作品,重在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体悟、感知与联想、想象,重在激发起他们内心的愉悦、冲动、震撼,重在关注他们与文本及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流动、交融,使作者与学生、文本与学生在客观物象与主观感受中、情感心理上能够沟通,心灵世界里能够融合,审美理想上能够相知。
  第二,汉语视觉动力感告诉我们,上述例句中的言语符号作为特定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汉民族集体无意识载体,是形象的汉民族的“心灵的回声”。其外在的语音、语形特征与内在的语义或语意特征,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习俗文化结构、情志表征结构是同形同构的。汉民族文化中,忧患意识和阳刚之气是其主潮,是文化传统中最优秀的部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阴阳、日月、天地、星辰、乾坤易动何其“健”也,汉民族从中获得了“刚健有为”的品格。因此,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言语符号深层结构里蕴涵着汉民族文化结构中强烈的“家国同一”意识、“天下定于一”的国家观念和忧患意识。在苏轼“乱石穿空”与毛泽东“鹰击长空”的言语符号内层结构里,“穿”与“击”隐喻着汉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大国英雄”情结与“刚健有为”的精神内核。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品读出汉语言符号背后蕴藏着的汉民族文化心理与汉民族文化情感,观照作者主观情感及精神世界的意象化投射。从物、象、境、意、情、志、魂中,从瞬间视觉形象感与动力感中,体验流动与冲击之美,融进积极高尚的主观情感。感知汉语言符号背后隐喻的伟岸的思想、壮美的情感、崇高的灵魂,提升人生境界,朗然晦冥心境,澄彻滓秽心灵,澡雪美好精神。
  第三,对视觉动力感强的汉语言符号,要引导学生浓浸浓郁,含英咀华,细细品咂,凝神屏息,能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同时,展开生动活泼的联想与想象,携“词”飞翔,抓住客体对象特征及意境特征,抓住视觉冲击的瞬间感受,聚合刺激信息,体验汉语言符号在直觉感知中的视觉形象美、视觉场景美、视觉图像美和视觉意境美,激活内在审美认知图式和审美经验模式,获得兴奋而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作者通联:重庆市垫江教委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