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3期 ID: 134284

[ 曹金鑫 文选 ]   

传神写照见微知著

◇ 曹金鑫

  [摘要]细节描写不仅有助于形象刻画、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且能促使独特环境的呈现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细节描写的应用,应力求真实、典型、有价值。构建细节常用的方法是“聚焦”和“分解”,细节描写的表述则常常借助炼字、勾勒、对比与比喻等手法,以增强其生动性和表现力。
  [关键词]细节描写 艺术功能 聚焦分解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进行描写或对典型情节加以具体的、生动细致的描绘。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用细微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是写作常用的手法。细微的动作描写,尤其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药》中,华老栓去买药,接过华大妈递过来的洋钱,“抖抖地装入衣袋”,又两次在外面“按一按”衣袋。这细微的动作,透射出华大妈及华老栓对钱的珍视因而十分谨慎的心理。
  语言上的细节描写是指极富有个性特点的片言只语,人物的语言充分体现他的性格特征。《红楼梦》中王熙风对林黛玉的赞美:“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着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她这话既讨好了林,又使“三春”和老祖宗听了舒畅。这“一石三鸟”的恭维,便使她善于逢迎、能言善辩的个性跃然纸上。
  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细节的描写,不仅仅能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个性特征。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这脸上“灰色”的细节细腻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失望、颓唐。
  心理细节描写能展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项链》一文中,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路瓦栽夫人在朋友弗莱恩夫人处借钻石项链时的心理细节:(1)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2)想开口借而又惟恐对方拒绝的犹豫、不安;(3)得到对方应允时极度的欢欣、兴奋。从而淋漓尽致地揭示处了她爱慕虚荣的精神世界。
  具体的生活场所和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是表现或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行动、情绪等的重要手段,对展示人物个性、体现时代气氛等均有显著作用。鲁迅的《祝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只写其案头上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写壁上的半幅对联和另一半松松的卷着,寥寥几笔,刻画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腐朽顽固的性格特征。
  用细节显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常为叙事性艺术作品所采用。经过艺术提炼的景物细节、人物性格化的语言或动作细节等,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次反复使用。就能构成照应,使作品成为有机整体,并能推动清节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雪的描写,作者只用了“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样几句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雪花之大,范围之广,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的重复运用,能使文章线索清晰、明朗。《伤逝》中的叭儿狗细节出现了四次。花白的叭儿狗是主人公爱情幻灭的见证者,曾使子君沉浸在宁静的幸福中,这是悲剧的开端。滑生在社会压力下失业、困窘,子君却把饭先喂了叭儿狗,性格的冲突使悲剧向前发展。涓生把狗放逐后,子君为此而神情凄惨,涓生则怪她浅薄,悲剧逐渐走向高潮,离异终于到来。叭儿狗第四次出现,是在一个阴沉的上午,子君己离开人间,涓生枯坐寓所。小狗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模样,烘托出涓生在人生道路上困顿、疲乏的身心。
  对场景进行的细致刻画,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暗示背景,意味无穷。例如鲁迅的《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这段细节描写的景物很有意味,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暗示当时黑暗的现实:“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东西都睡着”,表明民众都在熟睡,只有少数勇士醒来了。
  细节描写还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故乡》一文中,作者关于闰土的细节描写,就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写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筛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住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经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从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深刻有力地表现了旧中国对普通民众的压抑和扼杀。
  真实是细节描写的灵魂。细节来源于生活,要确保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必须有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芯,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直到深知其为人的妻子赵氏挑掉一个灯芯后才一命呜呼。这样夸张的细节生活中未必会有。却非常符合“吝啬鬼”的性格。这是“艺术的真实”。
  要确保细节描写的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服从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细节描写还要注意旨趣的高下。并不是所有生活中的细节都具有价值。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细节由于其“细微”常难以呈现,所以构设细节常用的方法是“聚焦”和“分解”。“聚焦”是将镜头投射在那个细微的环节上,用特写手法将其放大。从而使其显著。看屠格列夫笔下的一个投机分子:“他一笑,露出三十二颗金牙”。仅此一个放大的细节就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分解”是将快速的动作放慢,分步骤来写。比如契柯夫在《小公务员之死》中这样描写“喷嚏”“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他的眼睛眯着,他的呼吸停止……诸君看得明白,他打喷嚏了。”打喷嚏是一个短暂快速的过程,而在这里却被细致地分成几个连贯的动作。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细节描写的表述上常常借助炼字、勾勒、对比与比喻等手法。
  表现细节借助的词语一定要精当,要能“字传神”。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典型的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放”、“吮”这几个词用得十分精妙,揭示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
  《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正是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将孔乙己的穷酸、潦倒、善良、迂腐的个性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也正是通过这些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典型形象才得以成立。这一段细节描写,漫画式地勾勒人物的神态言行,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息想和盘托出。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传神写照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