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往往是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本文从师生的课堂地位、师生和谐的教学关系、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等方面论述了进行课堂互动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氛围 情感交流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中不难发现,让学生钦佩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其课堂大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参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言语幽默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重视师生情感交流等。基于此,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就显得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的前提
1.教师要转换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就难以建立。
为了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营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它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小组代表提问,主要是针对小组中共同的困难或者问题进行,可以每小组按次提问,可以是其他小组代表解疑,也可是老师导学解疑。第二种是小组成员自由提问,主要是对小组代表提问的一种补充。也可是个性化的,可以让其他小组成员解疑,也可是老师导学解疑。第三种是老师提问,学生答疑或者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主要是针对学生未能发现的问题而又是应当面对全班进行解答的知识点或者重难点。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必将营造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
二、进行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是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的关键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不能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的主要根源。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双方保持关注是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对于学习后进生。他们同样有进取心,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效,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成功的更大追求,并由此激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去。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变成师生互动课。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