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3期 ID: 134256

[ 戚增寒 文选 ]   

写作训练从培养情感开始

◇ 戚增寒

  [摘要]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因此要让学生学好作文,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在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作文专项训练中培养情感,能有效地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写作训练 培养情感 读写结合 专项训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入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文字的苍白无力或条理不清,固然是因为个人的语言素养不够,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对于所写的人与事缺乏感情,或没有把思想感情提炼清楚。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写作训练必须从培养情感开始。写作训练训练如果不能与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乏味,最终苍白无力。
  引导学生品味教材的语言文字,让他们体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味、意境,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有机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其训练的力度无疑是扎实的,其训练的效果肯定是显著的。实际操作中,我们须寻找语言和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为“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一、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
  
  写作实践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语言训练必由之路。根据课文所教内容,进行延伸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提高学生情感素质的良好途径。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着引入人胜的深邃意境,有着凝综生动的优美词语,有着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教材为本,正确地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延伸课文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带着课文中的情感体验,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无疑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入文精神的。
  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大多学生沉浸在对母爱的感动和对于没有能够及时地理解母爱的深深自责之中,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亲人对自己的爱,写出自己对亲、对亲人之爱的理解,在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效果显著。有的学生写到:面对自己养育了20年却突然瘫痪的儿子,她无法安慰,只有深深的担忧;而对于母亲,作者直到母亲永远离开后才领悟母亲那颗充满着爱和苦的心。可是太晚太晚……地坛里。处处留下母亲的爱。处处留下了作者的懊悔和自责……树欲静而风不止,予欲养而亲不待。真希望我们不要有与作者同样的的遗憾。
  
  二、学会做人,在作文专项训练中培养情感
  
  读书是重要的,学会做人更重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最重要。在作文专项训练课上,语文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f1)在国家大事的了解讨论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每时每刻,国家发生了很多令人高兴的事情,奥运会即将举行,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面对这些国家大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把真切的情感写下来,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理解先进入物中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高尚情感。比如,让学生写人物思想评论,如对每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了解和分析中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生活的真谛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对孩子进行了很多美学、音乐方面的艺术熏陶,鼓励孩子发现、享受生活中的美。学会热爱、理解、宽容、帮助别人,从给予和奋斗中得到快乐。刘亦婷领悟了生活的真谛,积极向上,发奋拼搏,终于获得巨大成功。语文教师可以借此题材让学生写作“我所理解的生活美”,引领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4)在解读亲情中培养博爱情感。有一则这样的报道:杨澜去美国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得知他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一字不识的农民。他母亲省吃俭用把12岁的崔琦送到外地读书,从而使他成了才。杨澜问崔琦如果当时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样。人们总以为他会说“那我就永远成不了名,也许还在农村种地”。没想到崔琦满怀愧疚地流泪答道:“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一边是可羡的殊荣。一边是母子的亲情。崔琦更看重的是后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这样的材料让学生写读后感,正可以培养学生的殷殷亲情。当然,作文训练课上培养学生情感的题材是极其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情感引导。
  
  三、架设桥梁。在随笔训练中培养情感
  
  学生的随笔本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也不会交朋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随笔本应该成为师生心灵沟通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准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在他的育儿书中就说过:“失去感情,人就会变成冷冰冰的机器……陶冶好孩子的感情直接关系到他将来的幸福。”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写作训练从培养情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