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97350

[ 冯燕群 文选 ]   

谈袭人的决策及特点

◇ 冯燕群


  摘要:袭人是《红楼梦》里很特别的一个大丫头。她得到从上到下一致的认可,能在贾府这个“是非窝”里立稳脚跟,与她的决策能力、行动能力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袭人 决策
  
  人皆有选择的能力。如果承认囿于生活环境、活动空间而只能对非重大事件作出的判断、谋划也是一种决策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红楼梦》里写了好些决策高手,如王熙凤、平儿、贾母、探春、小红,甚至连被黛玉嘲为“母蝗虫”的刘姥姥,在“巧姐出走”一节中也有精彩表现。在众多人物中,最耐人寻味的高手当推袭人。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善描容写貌的曹雪芹并未对袭人的容貌有任何铺陈,而仅在第二十四回间接提及其肤色——
  
  (鸳鸯)向那边低头看针线……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
  
  在大量的篇幅中,曹雪芹极力铺述的是袭人的行动,展示的是她如何从一个普通丫头跃升为宝玉侍妾的过程,刻画的是袭人作为一个高明决策者的形象。作为一个奴才,在小小的贾府里,袭人无法筹划什么大事,她全心全意设计的只是自己的未来,努力把握的只是个人的命运。 袭人是因家计艰难被母兄卖到贾府的,在这个家生子一大堆的是非窝里,别无依靠的袭人唯一的依靠是自己所伺候的主子,这直接的主子对她的命运最有影响力。于是,袭人服侍谁,心里就只有谁:
  
  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
  
  旁人以为这是“痴处”,谁知这正是她的高明处:做好奴才,做一个被主子所需要的奴才,才能做稳奴才。
  正因袭人定位准确,对主子表现得“心地纯良”,她被派到宝玉身边,接近了贾府未来的核心,在宝玉身边,袭人的决策手段才真正施展出来。袭人的出路有三条:
  一、赎身,由母兄做主聘嫁;
  二、在府中任由管事的指配给小厮,继续为仆妇,生下的儿女就是家生奴才;
  三、争取做宝玉的妾,作半个主子。
  第一条路,成本极高,结果却未必理想。因为当初卖的是死契,不能赎的。付出全副心血讨得主子欢心或有自由的可能,而自由的结局无非是嫁作民妇,在市井度过一生。这对当惯了“副小姐”,动辄“咱们家”的袭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故她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条路,坚决地对有意赎她的母兄说“至死也不回去”(第十九回)。第二条路,袭人更不愿走,别说她孤身一人在贾府,就是王夫人屋里的彩霞,虽有父母护持,也被迫嫁给来旺“吃酒赌钱,无所不至”的儿子。第三条路,在袭人乃至贾府绝大部分丫头的心目中是最佳的选择。自然,最佳选择如果没有机会只能是空想。被派在宝玉身边是天赐良机,这使袭人真正面临问题。
  袭人的终极目标是“争荣夸耀”,这是“素日”有之、坚执非常的主观意志。一个丫头,最大的荣耀不过是成为丫头领袖——妾,做服侍主子的奴才头子,也即袭人的“争荣夸耀”必须着落在成为宝玉的妾之上。袭人抓住重点,直指中心,迅速行动,趁宝玉梦遗,与他“初试云雨”(第六回),使两人关系特殊化,“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迈出后,袭人以为宝玉已是囊中物,迫不及待的就在母兄面前卖弄两人关系的不一般,使母子两个“死心不赎”“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第十九回)。
  但聪明的袭人不敢懈怠,她继续努力策划自己的形象——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奴才,对宝玉是知冷知热,生活琐事,色色关心;肯吃亏,多干事,少说话。袭人对所处的环境有极清醒的认识,凡事忍让,以柔示人。且看李嬷嬷大闹一场之后的情况——
  
  宝玉点头叹道:“这又不知是那里的帐。只捡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是那个姑娘得罪了,上在他帐上。”……袭人冷笑道:“要为这些事生气,这屋里一刻还站不得了……”(第二十回)
  
  袭人的策划是可验的。第二十六回,宝玉病好后,贾母分等级赏赐丫头,佳惠说:
  
  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
  
  连奴才都公认的好奴才,自然有资格做奴才头子。至此,袭人对行动的后续期望值大大提高,以奴才领袖自居。第三十一回,宝玉与晴雯斗嘴——
  
  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儿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且把自己和宝玉相提并论——
  
  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细细玩味袭人言行,我们不难发现,在伺候宝玉的过程中,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丫头的价值能且只能在侍候主子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我们看不到袭人作为人的价值,只看到她作为奴才的价值,而这正是她所希望的:被主子需要的、主子离不开的好奴才才有“争荣夸耀”的本钱。在袭人看来,服侍宝玉是权力地位的象征,一旦这种专利被侵占,哪怕是偶然的,也能令“柔媚”的袭人一反常态地大发雷霆。第二十一回,宝玉在黛玉房中就便梳洗过,回房即见袭人“气色非往日可比”;又如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后,袭人“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也颇不高兴。
  袭人的定位准确而恰当。她为自己设计的形象投合了王夫人的喜好。对她的前途,王夫人有绝对的权威。被贾母称作“木头人”的王夫人寡言寡语,平素最厌“聪明皆露在外面”的人。袭人摸透了她的性情——
  
  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心里是不能安静的,像我们这样笨笨的倒好。
  
  于是,这个被贾母评点为“没嘴的葫芦”的袭人,深得王夫人信任。王夫人说:
  
  宝玉屋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两个,笨笨的倒好。 (七十四回)
  
  笨笨的袭人走的每一步都是精明的。如果说抓住宝玉、策划形象是必须做的第一步,争取王夫人的认可,就是到达目标状态的关键所在。这一步袭人先从外围入手,利用各种信息对王夫人形成包围态势。信息在决策中有重要作用,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信息对个人前途命运的重要性。“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特定的群体中,传播的各种信息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袭人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从信息源入手,与各方面搞好关系。宝玉的奶妈、本屋的丫头婆子,乃至二门上送东西的婆子、小厮,无不是袭人团结笼络的对象。自然,笼络的手法是各异的。对外面的婆子、小厮是借着由头用宝玉的钱作赏赐;对本屋的丫头则更多的是肯吃亏多干活。如在第二十回,宝玉见只剩麝月一个人守屋(袭人病在里屋),就问她干啥不去玩,麝月回答:“都乐去了,这屋子都交给谁呢?”“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了。”可见袭人平日是如何肯吃亏。结果正如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所说的,“这屋里谁不是袭人拉下马的?”一般丫头婆子小厮、各主子面前的心腹……这些人的琐言碎语,为袭人进行了强势宣传,以致王夫人对她说:
  
  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
  
  袭人对各种信息的处理灵活迅捷。对不良信息(会影响本人或本屋而导致上头责怪的)一般情况下一律采取屏蔽法。如第八回的摔茶杯事件,第十九回的宝玉私探花家事件。
  袭人善于抓住时机,看准对象,巧妙地传播信息。宝玉被笞后,王夫人叫“一个跟二爷的人”,袭人“想了想”就亲自去了。在回话当中,袭人发送了数条信息:
  一、宝玉要吃酸梅汤,“我劝了半天,才没吃”。“我想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刚才捱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得热毒热血未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病来,那可怎么样呢?”
  二、和了碗玫瑰卤子,宝玉吃了小半碗。
  三、贾政训子大有必要。 [##]
  四、平常总规谏宝玉。“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
  五、 宝玉应搬离大观园。前面两条信息,袭人摆的是“服侍主子尽心尽意”之功,后面三条表白的是爱惜主子形象善劝谏。这数条信息一发送,是一箭双雕,在确证了自己是“好奴才”的同时,又一下子把自己抬高到更高层次——从只会“小意思”到会“大道理”是不同寻常的跃升。王夫人是这么说的:
  
  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合我的心事。
  
  王夫人承诺:
  
  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点心……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行动的效验真立马可见。
  袭人还趁着湘云数落黛玉,积极发送利于宝钗不利于黛玉的信息。口舌之厉害,攻击之犀利,令人咋舌(第三十一回)。湘云是贾母最疼的娘家人,贾母说“一年三百六十天,在我跟前的日子倒有二百多天”(第一百零六回),兼之其性格率直,心中不藏事,黛玉小性子的信息自然能通过她传到贾母面前,从而影响到在宝玉婚事上的决策。谁当选二奶奶,对袭人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袭人注重信息的“零存整取”效应。平时传播的信息贮存于对象头脑,有机会即会发生作用。在第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风波中,宝玉屋里凡生得好点、伶俐点的丫头全被王夫人撵走,王夫人“所责之事,皆平日私语,一字不爽”,宝玉疑惑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平日出卖的点滴信息,汇总在王夫人胸中,借“抄检”由头总发作,袭人一下子达到清理门户的目的,去掉了以晴雯为首的竞争对手。(晴雯本是贾母挑中,准备将来给宝玉作妾的。见第七十八回。)
  如此,我们终于发现,这个不声不响的袭人实质是一个决策大师!她的决策与行动是稳打稳扎的,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在每一步的行动中,均充分利用了各种给定的条件,清除障碍,逐渐接近并达到目标。然而,袭人万万没料到的是,宝玉的出家令她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但即便“瘦得了不得”,袭人仍是理智的袭人。她服从王夫人的安排,由母兄做主聘嫁,表面是屈从主子权威,屈从于亲情,屈从于礼教,实际是见一步走一步,步步为营。翻遍《红楼梦》,我们看不到袭人作为少女的那种纯真善良,感受不到她对宝玉所怀的脉脉柔情。如果说黛玉、晴雯是率性而为的,是以“我心”为出发点,那袭人则是充满理性的,我们感觉不到她一丁点的少女情怀,产生不了任何美的感觉;对她的结局,我们也产生不了什么特别的感受。少女的美往往是基于强烈的情感之上的,抛开理性似乎更唯美,但袭人实在太理性了!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冯燕群,(197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职研究生。
  

谈袭人的决策及特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