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97323

  

再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情节

◇ 冯 华


  摘要:《威尼斯商人》由三条平行线、四个完整故事组成。它们相互映衬,悲喜交错,引人入胜。从而构成了跌宕多姿的场面,生动丰富的情节,演绎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本文通过以下四个奇妙的故事情节进行评析:割肉契约、猜谜相亲、法庭诉讼、戒指闹婚。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 艺术情节 割肉契约 猜谜相亲 法庭诉讼 戒指闹婚
  
  《威尼斯商人》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但喜而不闹,演绎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由三条平行线、四个完整故事组成。第一条线索:穷绅士巴萨尼奥向富家小组鲍西娅求婚,构成了金、银、铅三个匣子选婚的故事;第二条线索: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富翁夏洛克借钱立约,违约则从身上割肉一磅为惩罚,构成了一磅肉的故事;第三条线索:夏洛克阻止女儿的爱情,构成情人私奔的故事。四个奇妙的故事情节有:“割肉契约”“猜谜相亲”“法庭诉讼”“戒指闹婚”,它们相互映衬,悲喜交错,引人入胜。从而构成了跌宕多姿的场面,生动丰富的情节,刻画了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高傲脆弱的大商人安东尼奥、秀丽聪慧的贵族女子鲍西娅、幸运之星巴萨尼奥、奸诈狠毒的夏洛克,表现了市民社会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展示出一幅当时英国商业社会的现实主义图画。
  一、割肉契约
  “借债割肉”集中写安东尼奥在出海经商前,为了资助好友巴萨尼奥去贝尔蒙特求婚,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元。夏洛克提出的条件是:如果到期不还,就从安东尼奥的胸脯上割下整一磅肉。夏洛克原说是:不妨开个玩笑,安东尼奥也自信“有九倍这笔借款的数目进门”。可是由于安东尼奥的商船触礁,到期不能还债,夏洛克便据约告状,诉诸法庭,鲍西娅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击败了夏洛克。
  全局一开始就展开了人类的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商场斗争中“商业王子”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代表了商战里各派势力之间的斗争。夏洛克在第一幕里对巴萨尼奥说:“我说他是个好人,我的意思是说他是个有身价的人……他这个人是靠得住的。三千块钱,我想我可以接受他的契约。”但是,夏洛克在同一场戏里,有一段旁白这样说:“我恨他……,他白白地把钱借给人家,就把咱们在威尼斯放债这一行的利息给压低了。有朝一日,叫我抓住了他的辫子,我可要痛痛快快,报这深仇宿怨。他仇恨我们神圣的民族;他骂我,特地在那商人碰头聚会的场所辱骂我;骂我的行业、我挣来的辛苦钱,说什么重利盘剥。咱民族倒霉了,要是我饶过了他!”(一幕三场)
  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收利息,并当众骂夏洛克在生意上谋求利润,激起夏洛克的嫉恨,这不是现在所谓的商业大战、贸易竞争吗?在这种竞争中,不是有些人忍气吞声吗?在威尼斯的商场里,在安东尼奥的正气凛然之下,夏洛克含羞忍辱地说:“安东尼奥大爷,您也不止三番两次,在市场上辱骂我,骂我重利盘剥,骂我只认得‘钱’;我都是耸耸肩膀,忍气吞声地接受下来。”夏洛克是一个地地道道重利盘剥的吸血鬼。他家财万贯,盘算精明,贪婪狠毒,恶德败行,待人极为吝啬、刻薄,如铁公鸡,一毛不拔。平时要他的仆人少吃饭以至不吃饭,尽量多干活。胖胖的仆人一到他的门下,不多久就饿得瘦骨伶仃,肋骨撑如五指,嘴上的毛发倒比马尾巴还多,血汗被夏洛克榨干,终于无法生存被迫逃走。而他却对凶狠、奸诈的伎俩颇为得意:“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总是好的。”短短一句话,活现出其灵魂的丑恶本相。他成天想着怎样“钱生钱,利滚利”,“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即便晚上做梦,也梦见钱袋。他从来不许女儿外出玩乐,整天要为他看守钱袋。“缚得牢,跑不了”,是他管教女儿的家训箴言,并且诅咒和情人私奔的女儿西卡宁愿她死去。他整天琢磨着如何让他的母牛快快生出金子。因为他的贪婪,才引起了“一磅肉”的诉讼。特别是安东尼奥借钱不收息,压低了利率,使他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恨之入骨。这种仇恨发展为疯狂的报复,他坚持要求安东尼奥割肉抵债,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从而成了恶的化身。在法庭上,他不顾众人多次劝告,磨刀霍霍,一定要照约处罚,目的很清楚,只要威尼斯没有了安东尼奥,生意、买卖全凭他一句话了。正是对金钱的贪婪,使他失去了人性,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败诉后,法庭决定没收他的财产,他哀求说:“把我的命,我的一切都拿走吧,……你们夺取了我活命的根本,就等于要了我一条命。”这心灵的哀吟,活脱脱画出了他视金钱为生命的可悲灵魂。与安东尼奥善良慷慨,乐于助人,信守诺言,死而无怨的美好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猜谜相亲
  如果说割肉契约是莎翁设置的一个奇妙的开端,那么猜谜相亲则是他十分精彩的一笔。
  莎翁在激烈的商战中为主要人物安排了奇妙的一幕。“三匣选婿”集中写巴萨尼奥的爱情故事。他倾心爱慕的鲍西娅遵照亡父遗命,采用金、银、铅三个匣子选亲,求婚只有选中装有她绣像的匣子才能娶他为妻。巴萨尼奥不被贵重的炫人眼目的金匣子和精致美丽的银匣子所诱惑,凭真挚的爱情指引,选择了外表寒伧的铅匣,得了绣像,也就得到了幸福的婚姻,其间的含意耐人寻味。这一情节以鲍西娅家乡的恬静、幽美、祥和的小城贝尔蒙特作背景,在鸟语花香、月光似水的庭园里,在侍女们的轻歌曼舞陪伴中举行选匣仪式,烘托出一种由“爱”和“美”构成的如诗如画的图景,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作家的理想世界。鲍西娅为选婿准备了三个彩盒,有一个是藏着她小像的铅盒,盒上的铭文是:“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事实上,这也是她一旦为人妻时自愿尊奉的金科玉律。她对巴萨尼奥说:“我自己以及我所有的一切,现在都变成您的所有了……”爱情高于一切,财富从属爱情,爱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不仅如此,为了真诚的友谊,高尚的事业,她慷慨地为丈夫提供了援救安东尼奥所需要的巨款,显示了她的高尚和大度、豪侠和温情。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童话,却包容着另一个童话,即童话中的童话,这就是鲍西娅的爱情婚姻故事。在那个时代鲍西娅只能维持着父权的绝对权威,只能照父亲遗嘱通过三个彩盒来“选择”心上人。这种无法选择、被剥夺自由的处境使她想到古时候特洛亚人“祭献给海怪的处女”。她把自己比作被缚着叫海怪吞食的特洛亚公主赫西俄涅,颇似“天婚”。就这样,通过女儿无奈的联想和父亲超常的措施,日常生活被童话了,一桩普通的情感婚姻变成了理智和感情冲突的有趣童话。
  鲍西娅对巴萨尼奥一见钟情,而巴萨尼奥早已为她所吸引、所倾倒,恨不得早日中选完婚。选盒子的时间终于来了,他没有使她失望,选中了藏有她小像的铅盒子,他们终于可以喜结良缘了。然而就在此刻,割一磅肉的故事情节在同一时刻被推向它的悲剧高潮,威尼斯发生的意外使他们不得不匆匆忙忙赶往出事地点,两人的婚事戛然而止。
  三、法庭诉讼
  “法庭诉讼”一幕是剧情的主线,又是全剧的高潮。在法庭上主持审判的公爵请夏洛克慈悲一点儿,放弃“割肉”算了,却打动不了夏洛克的铁石心肠。只见他拿着刀,提着秤,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振振有词,步步得势。而安东尼奥则束手无策,处处被动,几乎陷入了悲剧性的境地。可是后半场剧情突变,夏洛克一落千丈,割肉的阴谋诡计遂告破产,而安东尼奥却从绝望中得救,转败为胜了。这个转折的关键就是鲍西娅的出场,她女扮男装为律师,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要夏洛克严格按约“割肉”,不能超过一磅或少于一磅,更不能流一滴血,否则财产充公,连生命也要听从法令处置。这一晴天霹雳,打得夏洛克目瞪口呆,即便只要本钱不要割肉也措手不及,终于一败涂地。
   [##]
  安东尼奥心地善良,多情尚义,是一位仁厚的君子。他总是出现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拯援之手,为他们排忧解难。至于鲍西娅,更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以感情为生命的聪慧而美丽的女子。而夏洛克却阴诈险恶、贪得无厌。这一组对立的人物在威尼斯的滚滚红尘中,以举债为契机,展开殊死搏斗。夏洛克凭借一纸契约,企图“逞他杀人的兽欲”。鲍西娅同样借助法律的威严,挫败了夏洛克的险恶阴谋。就这样,善在与恶的交锋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野蛮的杀机总是伴随着阴谋诡计,鬼蜮伎俩,它永远与暗亲善,与光明绝缘,表面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割肉契约好像是没有根据的,是一种“失真”。但恰恰是这一“失真”情节,把隐秘的罪恶放到光天化日之下,以赤裸裸的形式展现在人的面前,使人们受到强烈的震撼。
  安东尼奥等人和夏洛克矛盾的激化,把剧情推向法庭审判的高潮,集中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鲍西娅以律师的身份出庭为安东尼奥辩护,她热情慷慨,谈吐文雅,绵里藏针,一举斗败了夏洛克,表现出巾?英雄的风采。审判时,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成竹在胸,使用“欲擒故纵”、三退三进,使局面突然转递的策略,解决了“堂堂须眉”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夏洛克一败涂地。她首先肯定控案成立,同时力图用仁义之道说服夏洛克,宣传着慈悲,调剂着公道,“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于的人”,劝他接受几倍金钱的赔偿,免安东尼奥一死,但夏洛克丝毫不为所动,一口回绝。鲍西娅暂退一步,建议在割肉时找外科医生,免得安东尼奥流血太多而死。夏洛克仍旧寸步不让,反问:“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鲍西娅随机顺水推舟,强调契约受法律保护,法律高于特权,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法律,随即代表法庭宣布割肉合法。而就在把夏洛克推向好似胜利的高峰之时,她郑重地提出割肉的分量问题:“这契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于是情势急转直下,胜券在握。磨刀霍霍的夏洛克一瞬间面临灭顶之灾,不但得不到“一磅肉”或金钱的赔偿,而且由于“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的性命,其财产充公,生死须由威尼斯公爵裁定。鲍西娅对根据契约击败夏洛克早已胸有成竹,但她从人道主义出发,力求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一磅肉”诉讼的胜利,最终取得了圆满的结局。全剧通过对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唇枪舌剑的交锋,使剧情穿过悲剧性的云雾,迎着戏剧的朝阳顺利发展,台上的正面人物满脸喜悦,台下的观众喜笑颜开,喜剧气氛顿时升到顶点。
  四、戒指闹婚
  “戒指闹婚”是此剧又一奇妙的故事情节,西方人结婚有送戒指的习俗,作家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习俗。
  根据父亲的遗嘱,鲍西娅没有独立自主地为自己选择配偶的权利,抱怨说:“我的命运由抽签决定,自己也没有任意取舍的权利。”她惟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上帝给她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鲍西娅在赠送指环时对巴萨尼奥说:“凭着这个指环,我把一切完全呈现给您,要是您让这个指环离开您的身边,或者把它丢了,或者把它送给别人,那就预示着您的爱情的毁灭,我可以因此责备您的。”巴萨尼奥则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乔装成年轻博士的鲍西娅设计战胜了夏洛克,并戏谑般地硬是从不明真相的巴萨尼奥那里拿走了那个结婚指环。经过如此铺垫,她抢去信物的行动本就成为一场无伤大雅的玩笑,既然是玩笑,必然有虚张声势的一面,她郑重地宣布:“我对天发誓,除非等我见了指环,我再也不跟您同床共枕。”“凭着我尚未失去的贞操,要是您让我一个人在家里,我一定要跟这个博士睡在一起的。”她取走信物时对巴萨尼奥说,尊夫人不是疯婆子,一定不会跟您长久反目的。巴萨尼奥感到非常困惑,后来安东尼奥出面从中缓解,风波很快平息,谜底解开,大家自然更加高兴,全剧也就在音乐声中拉上了帷幕。
  作者正是运用这一争吵,引用反语,来表现一对热恋情人间“爱之极”的真挚情感,从而展示给读者一种浓郁的意境:浓厚的感情正是在这貌似反目的生活场景中尽情显露,生活情趣也是在无风起浪的行为中奔涌翻滚,鲍西娅正是在这个生活琐事中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她机智、聪慧、风趣的个性。她是作者理想中的新女性,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光彩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她不但具有优雅的外表,高尚的感情,坚强的秉性,更为突出的是她那超群的才华。德国诗人海涅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女角》中赞扬:“鲍西娅似乎应当作为那朵希腊精神的后开之花——文艺复兴的代表了,这朵娇艳的鲜花在十六世纪时,从意大利向全世界喷发可爱的芳香,这朵娇艳的鲜花,直至今天我们还珍惜她、高度评价她。”是啊,正是沙翁的大手笔,我们今天仍然感到这位洋溢着青春气息、闪耀着聪明才华的可爱女子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从她那顽强的生命之杯中泼洒出来的欢乐笑声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冯华(1953-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定华等.世界文学名著[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方洲.世界文学名著精华[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4]邱梦雷.世界文学名著大观[M].作家出版社,1987年.
  [5]王立道.中外文学人物荟萃[M].重庆出版社,1983年.
  [6]匡兴等.外国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再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情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