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赵树理的小说注重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探索,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以其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为切入点,从爱情这一传统主题的新发展、人物性格的新变化的层面来审视其小说内容的创新,这是探求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意在引起人们重评赵树理时有更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现代小说 赵树理 内容创新 文本分析
赵树理,来自山西沁水的农民的儿子,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小说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作者。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生活及农村斗争为题材,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创新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一九四三年,赵树理在辽县(今左权县)做农村调查时,遇到一桩村干部迫害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的事件,据此写出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小说发表后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仅就《小二黑结婚》在内容方面的创新,做粗浅的分析。
《小二黑结婚》写了根据地一对农村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与封建愚昧势力和恶霸势力作斗争的故事。贯穿着两种不同势力的较量:一种是小二黑、小芹与二诸葛、三仙姑——新生力量和落后势力的斗争;另一种是小二黑、小芹和金旺兄弟——新生力量与恶霸势力的斗争。这两种斗争的焦点,都是围绕小二黑与小芹的爱情婚姻问题而展开。此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爱情主题的新发展
封建社会青年男女没有恋爱的自由,他们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在古典文学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五四”以后,新文学作品中较过去有所发展,写出人物反抗旧式婚姻制度、冲出家庭的,如鲁迅的《伤逝》、巴金的《家》;也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曹禺《雷雨》中的蘩漪。这些作品中描写的爱情在当时都被人们视为合法的。而在“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又大多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如叶绍钧《倪焕之》中的倪焕之与金佩璋,茅盾《子夜》中的少男少女群像,等等。在小说中描写农民问题的,如鲁迅的小说已出现 ,但描写农民爱情的很少,即使有少数写了,也表现出被封建势力吃掉的结局。如《阿Q正传》中的阿Q与吴妈,《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小福子的爱情都得不到社会的支持。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地道地描写了农民的爱情,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样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这与时代的影响不无关系,作品具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特色,封建家长基本失去了支配自己儿女婚姻大事的能力。农村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以婚姻爱情而言,从《伤逝》中描写子君、涓生这一对城市知识青年为自由结合进行斗争而失败的悲剧,到《小二黑结婚》中农村青年男女争取个性解放获得胜利的喜剧,可以量出中国革命在二十多年间所迈出的巨大的步伐,也显示了新文学随着时代前进而演变的鲜明轨迹。《小二黑结婚》以其热情歌颂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歌颂新一代农民的成长,而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各地农村剧团还将它改编为戏曲,广泛上演。“小二黑”也成了农民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的化身。表明只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凭恶霸的逞凶或家庭的阻挠,都无法压制像小二黑和小芹一样的农村青年争取自由与幸福的意志。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他们坚强不屈地进行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落后的家庭中成长了进步的新一代,表明了旧事物的崩溃之势。小说描写恶霸势力受到应有的惩罚,落后的阻挡社会进步的人物,也陷于逐渐觉醒的群众包围之中,受到应有的嘲弄和批判,并终于被迫走上了自我改造之路。所以作品的主题思想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
二、人物性格的新变化
落后人物形象的转变。赵树理“最擅长塑造的,是那些既不是阶级敌人、又不是英雄模范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二诸葛、三仙姑、李成娘、‘吃不饱’、‘小腿疼’等”。“一般来说,农村中的‘中间人物’最能体现中国农民保守、愚昧、狭隘、自私等弱点。这些人物,不是恶,只是在人性上、道德上有较多瑕疵”。“赵树理熟悉农村,熟悉农民,他写的大量有缺陷的‘中间人物’,就是真正地道的和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农村村民”。落后人物形象的代表是二诸葛、三仙姑。二诸葛刘修德是个旧式农民,善良、迂腐而又胆小怕事,他无力改变受欺压的痛苦境况,他迷信命运,以“命相不对”为由,阻挠儿子小二黑与三仙姑的女儿小芹的恋爱,把维护家长制的权威和包办婚姻视为天经地义。“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有一年春,久旱逢雨,农忙时节,人们都抢着下种,他却封建迷信,卜了一卦说:“不宜栽种。”闹了一次大笑话。二诸葛也有可爱的一面,虽然认为命相不对,但他主观上没有对儿子存坏心,这与三仙姑不同。他顽固地坚持旧的一套,完全是为了儿子好,表明了他对儿子存有爱心,所以他是个善良诚实的农民,是个慈爱的父亲。作家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宜栽种”、“神课”和“恩典恩典”等情节,十分鲜明地描绘出二诸葛迷信、迂腐、懦弱而又老实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歪曲这个人物,最后还写了他的转变:“……二诸葛见老婆都不相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作者在“米烂了”、哭闹刘家峻以及精心打扮、骑驴赶到区上去喊冤等情节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三仙姑假装迷信、放荡、撒泼、耍赖的种种表现。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她十分可恶。年轻时婚姻不美满,但她不吸取自己教训,还让女儿重蹈自己的悲剧命运。她是旧社会的一个畸形人物,“下神”比二诸葛可恶得多。她的装神弄鬼,“是为了掩护自己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她竟然嫉妒自己的女儿,为贪财而出卖女儿,这种畸形的性格是封建农村经济、文化极端贫困落后和买卖婚姻制的产物。”女儿被送区里以后,她不像二诸葛那样焦虑。她暗暗高兴,想想把女儿整一整也好,露出得意的神情。到了区上后,在一群人围观下,居然红了脸,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说明她还没有丧失最后一点羞耻感,终于唤回了她做人的自尊心,同意了女儿小芹的婚事,换了自己的打扮,拆了香台。说明这个人物的变化。
这些人物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落后农民的狭隘心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应客观地看到赵树理笔下的落后人物不同于以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闰土”、“老通宝”等等。过去的落后人物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和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始终处于对立状态,如果不消除旧制度,他们的落后很难消除。赵树理笔下的落后人物不代表大多数,他们对新的政权还是拥护的,只是他们的旧习惯阻碍了他们的前进,用旧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所以是和新事物新的社会不协调,但他们在新的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转变的,是可以改邪归正的。作者虽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写二诸葛、三仙姑的质的转变,但写了周围的环境,使读者相信他们一定会变化前进的。
觉醒农民青年的追求。赵树理在现实关系的真实描绘中,还成功地刻画了觉醒的青年农民的形象。他们是农村中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典型人物。小二黑和小芹分别是“神仙”二诸葛的儿子、三仙姑的女儿,如果没有外在的影响,完全可能步老一辈的后尘。但是,由于民主政权的力量,农村社会的进步,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新的时代的气息,焕发出与老一辈完全不同的思想风貌,走着与老一辈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从生活上和精神上都已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坚信民主政权是劳动人民和农村新生力量的支持者。”因而面对父母的阻挠和恶霸势力的迫害,小二黑、小芹毫不畏惧,进行了坚决勇敢的斗争,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终于取得了婚姻自主的胜利。“他们抵制和反对家长包办婚姻的举动,体现了根据地青年对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新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阶段的精神面貌。
[##]
出污泥而不染。小二黑、小芹,作为觉醒农民青年的一代,虽然都出自旧家庭,生在旧社会,但他们没有受封建旧习惯的影响,没有步老一代的后尘,反而坚决反对旧风俗旧习惯,具有新的道德观念。在追求个人幸福上也是如此,小二黑敢于顶撞父亲收童养媳,说:“你愿意养着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小芹更敢于呵斥调戏她的金旺,她有着纯洁坚贞的道德品质,尽管追求她的青年不少,但她对小二黑的爱情却十分专一。他们爱得纯真。他们没有沾染旧社会的油滑气,所以显得更可贵。“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建立在一种对新的民主社会的理想渴求之上,是带有更多社会变革色彩的爱情,因此他们为爱情的斗争就被赋予政治的内涵,表现得格外坚决。”后来,他们敢于抗争金旺的恶霸势力,敢于上区上,敢于当很多人的面一起坐在条凳上。这些细节,充分显示了人物的光明磊落,揭示了人物的正直性格。
持正义而不馁。具有先进农民意识的一代青年,他们认为自由恋爱是合理合法的事情,追求婚姻自主是个人的权利,相信新政府会支持他们。因此,在斗争中据理不让步,表现得英勇顽强,毫不气馁。如武委会斗争小二黑,小二黑认为“自己没有错,当然不承认,嘴硬到底”。妇救会斗争小芹,小芹“拉着妇救会主席也来找村长。她一进门,就说:‘村长!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在强恶势力面前,他们理直气壮,即使被“捉双”,受到“军法处理”的恫吓,仍坚信在民主政权下,“送到哪里也不犯法”。他们在法律观念与平等意识方面有了自信,所以他们的态度就很坚定,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反驳更为彻底、痛快。
视威严而不顾。面对父母之命,小二黑、小芹坚决反对,反对旧的婚姻制度。小芹敢于抵制其母包办代替和买卖婚姻,声言:“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面对长辈的威严,小二黑坚决抗争。由于“不宜栽种”的教训,早就不相信他爹的“鬼八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不仅把爱情当作自身幸福生活的追求,而且和反霸反封建社会的斗争结合起来,由于他们生活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阻碍爱情自由的封建意识和封建势力已经失去了支配生活、为所欲为的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支持和鼓励新生事物成长的共产党和民主政权。因而他们的斗争与《家》中“温和派”觉民的“逃婚”、《雷雨》中“间色人物”周冲的“求婚”都不同,充满高度的自觉性和必胜的信心,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里也可看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农民文化心理积淀及其精神意蕴。作者扣住这样的“素材”,进行文本内容的创新。一方面是因自身的修养。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他早年曾接受过新文学的影响,但很快就发现新文学传统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真正提供农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素养,使他不但通晓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生活的习俗,也熟悉农民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艺术爱好。这对他后来形成民族化、群众化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文学改革之必须。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在一九四二年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重大的改变”。从古以来,在数量上是很多的,但当我们研究它们的思想性时,都必须从人物、情节透视到作者所企图反映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作者的思想和立场。安东诺夫在《论短篇小说》中写道:“爱情线索,应当同短篇小说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应当像短篇小说的其他成分一样,帮助把短篇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在研究《小二黑结婚》的内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点。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吴延生,江苏淮阴工学院人文系副教授,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306-307.
[2]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516.
[3] 田仲济.中国现代文学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460.
[4] 李计谋.中国现当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46.
[5]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82.
[6] 万曼.现代作品选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