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3262

[ 孙瑞 文选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正流行

◇ 孙瑞

  网络平台是个“语言特区”,是促使语言创新演变的一个重要源泉,在此平台上创新出来的形式“可能会由语言特区扩散至语言主流,甚至可能会最终演变为核心语言规则”[1]。最近,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式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向语言主流渗透,广泛出现于主流纸质媒体:
  (1)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高速开车,一定要提前留意出口。(《绍兴晚报》2015年9月15日)
  (2)在冲超面临如此激烈和残酷的关键时期,千万“别放弃!别放弃!别放弃!”,重要的事儿说三遍。(《大连日报》2015年9月24日)
  上述例句中均包含一种语言形式:重复使用某种形式三遍,后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或类似的话)作为总结。我们可以将之码化为:“AAA,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时候,“AAA”的位置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可以互换,比如:
  (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七夕有大雨!有大雨!有大雨!(《钱江晚报》2015年8月20日)
  (4)关注微信公众号“福州晚报”,发送“港囧”,即可抢票,并且一抢就是两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手快才有!手快才有!手快才有!(《福州晚报》2015年9月24日)
  该语言现象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形式上略偏离语言常规且相对固定;二是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见下文)。王希杰曾指出:“修辞格是一种语言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活用常规并逐渐形成的固定格式、特有模式。”[2]参照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本文所论的这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格。考虑到它通常采用三次重叠的形式,所以我们姑且将之称作“三叠格”。
  显然,三叠格的基本表达功能是“强调”:强调“A”所表达的内容。这至少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证实:(1)它采用多次重叠的形式凸显“A”所表达的信息;(2)“AAA”部分常常以“!”为主要标点符号,表达强烈语气;(3)用“重要”一词直接点出“A”的重要性。
  与其表达功能相适应,三叠格主要用于需要强调或提请注意的场合,因此,它常常出现在文章标题或篇章/段落的开头、结尾等比较显眼的地方,前文诸例均属此类。与此同时,由于它往往略带调侃意味,所以一般不用在太严肃的场合,只用于口语性较强的语体中。
  从结构上看,三叠格中的“A”可以有多种形式,词、短语、句子皆可,但无论是哪一种,一般都要求语义相对完整且比较实在。这主要是因为“A”往往正是言者所要突出、强调的部分,而语义虚空或表义不完整的成分一般都不能成为突出、强调的对象,否则听者就会不知其所云。
  三叠格的后一部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重要的事儿说三遍”“重要的事情我要说三遍”等。显然,这些形式所表达的语义基本上是一样的。
  至于三叠格的源头,网络上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它源于日本的一个药品广告,也有人认为它源于日本的一个动漫《潜行吧,奈亚子》,还有人认为它源于童话《夏洛的网》。我们认为,该修辞格到底源自哪里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事情是它何以产生和流行?条件是什么?动力是什么?
  笔者认为,三叠格的产生和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来自语言、物理、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从语言方面看,三叠格能够产生并流行是因为它符合汉语的基本结构规律,能够与其他语言形式和谐共存[3],这让三叠格的使用看上去毫无违和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三叠格所采用的重叠形式是汉语中固有的语言形式,比如:
  (5)蒋介石笑笑:“好好好,听夫人的。”(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6)他的脸依在她的胸膛上呜咽着,震动着他的宽大的肩膊,同时她温柔地爱抚着他的头发说:“好了!好了!好了!别发愁了!别发愁了!”([英]D.H.劳伦斯著,黑马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三叠格不同于一般重叠形式的地方有两处。一方面,常规的重叠以重叠两次的居多,重叠三次的情况比较少;而三叠格基本上都重叠三次,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三叠格一般由“AAA”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共同构成,其中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般是不可缺少的;而常规的重叠形式则不会出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的表述。
  从物理层面看,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是三叠格产生和流行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复制语言片段只是其强大功能中极为基本的一个,但就是这个基本功能使人们能够采用复制的方式完成“AAA”的输入工作,这大大降低了人们使用三叠格的时间成本,消除了成本付出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这使三叠格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广大网民所感知、接受、模仿并使用,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平台是三叠格能够流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与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三叠格流行也有着坚实的社会心理原因。一方面,在现代传媒时代,网民(特别是年轻的网民)往往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被他人关注,对他人产生影响,为此他们需要让自己(包括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看上去更醒目,更特别,更有吸引力,而创造或使用新的语言形式是抓住受众眼球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叠格作为一种略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迅速受到大批网民的青睐便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网民普遍存在追求时髦、崇尚时尚的心理,为此,当一种被认为是“时髦”“时尚”的语言形式出现时,他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成为新语言形式的追随者和使用者。这两种心理取向的方向不同,却同时发挥作用:求新、求异是“异化自我”,从众、跟风是“寻求团队认同”,二者相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个性化小团体认同”的独特心理。这种“个性化小团体认同”心理是三叠格在网络上流行的根本动力。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生活。在语言生活领域,计算机和网络不仅直接导致了新的“方言”形式——网络语言的出现,而且通过这种“方言”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普通语言世界。可以这么说,在当今时代,要想准确把握语言生活动态和发展趋势,就离不开对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之上的网络语言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这个时代语言发展的脉搏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杰,覃业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
  [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孙瑞.网络新词语的可接受度[J].语文建设,2011(9).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及社会接受研究”(编号:YB20140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