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多年了,在阅读、现代诗教学等领域已是遍地开花,精彩纷呈。而文言文教学改革尽管说起来春色满园,但现实却令人堪忧。或许片面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的缘故,传统的“串讲——翻译——背诵”教学比比皆是:追求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强化背诵,似乎成了文言文教学追求实效的捷径,从而把一篇篇包含着先人生命意识的文章,看成是一堆堆规则、用法的文字材料,彻底撕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致让学生读得枯燥乏味、兴趣寡然。当然,也有高举改革大旗,对“言”轻描淡讲,甚至完全架空文本,而大谈特谈“文”,听得学生云山雾罩,似乎都是微言大义,可畏可敬,回头一望却是空中楼阁,连基本的字词含义也一脸茫然,最后,连文言文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毫无疑问,任何割裂“文”与“言”、“章”与“道”之间关系的教学,一定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如何在“言”“文”“章”“道”之间找一个结合点使之和谐地统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定位,笔者以为把“感悟和运用”作为结合点,精心设计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着力点,不失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好途径。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文章短小,全文仅119个字,但记事精当,语言简练生动,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朗读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策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更注重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读懂文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读对句读。在大屏幕上投影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让学生抛开课本试读。若能读得通顺流利,句读正确,就达到了阅读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读出节奏。文言文言简义丰,朗读节奏的划分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读破句子,肢解句意。第四,读出语气、读懂内容。
以上四个层次的朗读,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训练。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句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去感受,去记忆。句读是句子之间的停顿,文言文的节奏感和文言文味更需要读准句子内部的停顿。在学生读好句读的基础上,适时让学生挑战句子内部的停顿,然后在PPT打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后全班齐读。当然关键的是读出语气。笔者鼓励学生互相“找茬”,有意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解和工具书理清字词句的意思,准确地读出文中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与感叹句的语气。这一环节的学习,将字词与文章紧密联系,将文章的朗读和思维的训练紧密联系,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读出情趣。《孙权劝学》用不多的几句话就能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以及对话的神态、口吻,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为此,我设计了两组对话:一、孙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孙权的“善劝”;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突出对话的“情趣”。让学生任选一组对话,同桌之间展开对话。人物对话时,注意根据人物身份和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的神态表情。
对话一:
孙权( )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 )曰:
孙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曰:……
“对话一”中,孙权的语言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到。重点是根据说话内容,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表情。“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刘备能三顾茅庐,曹操要千方百计争取关羽。而孙权在周瑜英年早逝后,迫切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于是就有了孙权劝学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情景铺设,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孙权劝学的情境中。引领学生去揣摩孙权面对骁勇善战却不肯认真学习的吕蒙时,那种既焦虑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再回到课本孙权的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短短的几句话,用了双重否定句、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情感相当强烈。有了前面的从内容理解语气的铺设,再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标点展开思维来揣摩语气,一切都水到渠成。
吕蒙的对话在文中是以作者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学生根据原文,进行再创造的。让学生“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展开思维的翅膀,添加合适的内容。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根据吕蒙的身份意图,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在这里,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得到激发,既有语言的学习,更有思维的训练。
孙权(面对吕蒙语重心长地)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面有难色推辞)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
孙权(不悦稍有责备地)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信服地)曰:主公所言极是,蒙今日乃始就学。
为了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对话一”结束后,我如法炮制“对话二”的基础上,预设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为人物添加合适的潜台词,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心里。让学生的想象思维进一步得到激发,课堂有了很多精彩的“生成”。
“对话二”中,在鲁肃赞学之后,请根据文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联系上下文,为鲁肃赞学续写对话。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调侃开玩笑地)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