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第5期 ID: 361272

[ 顾文伟 文选 ]   

《颜氏家训》对叙事作文的启示

◇ 顾文伟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3第6期漆永祥先生的卷首语《贵在寻常》后,不由得对漆先生所推荐的《颜氏家训》开始留意研读。漆先生在文中评价:“《颜氏家训》有着‘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叙事风格,一千五百余年前的古籍,读来清新感人,不造作,不矫情,亲切有味,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论起做文章来,在时下充满假、大、空话的‘高考体’氛围中,读是书,更有洗心涤肠,振涮文风的作用。”
  《颜氏家训》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其影响不应止于家庭伦理教育,其文风对学生学写叙事具有切实的指导价值。
  “平而不诡”, 这里的“平”应为“平常”之意,“不诡”意为“不奇异”。“平常而不奇异”,告诉了我们叙事作文应该“写什么”,即写平常而不奇异之事,写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写自己真实的生活。《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常用自己经历之事身边周遭之事教育孩子,如《序致》篇中写自己“便丁茶蓼”之后“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之事,《慕贤》篇中“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恃侃一人安之”之事,《文章》篇中“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之事等。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之事,真实有说服力。
  诚然,现在的学生人生阅历简单,生活积累薄弱,但每天都有发生在自己或周边人身上的事,这些有限的生活积累就应成为学生写作的第一资源。叙事作文应为真实作文,写真实生活,抒真实情感,淌真实思想。
  叙事作文在内容上一要写平常之真事,二要写源于真实的事。20世纪30年代日本兴起的“日常生活作文”运动中提出的“写真实的事”、“用自己的话写”、“原原本本地写”等,十分重视作者的看法、想法、感情、行动的真实,和自然、人、社会、文化中的意义、价值、美、规律性等内在真实和外在真实的统一;1942年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一切写作的材料“是生活里原有的”等观点,至今,对于学生写作仍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启示。
  学生或许会抱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好风景永远在远方”,其实“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并不缺少素材,校园内有班级集体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决定成败”,餐厅宿舍的“绿色生活”,学校老师、家庭父母的“忧与爱”等,都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特质的生活,都可以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蝶》取材平常,写了一件极简单的事情:“大伟”父亲在高考前夜为孩子理床铺洗脏衣切西瓜,是很多住宿的学生经历过且极易忽视的小事,而这位考生化繁为简,把大伟父亲的举动比作“探险者的行为”,将“我”内心的变化比作“蝴蝶飞向更深处”,切题而又深刻。
  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题材或者以其为蓝本进行适度加工,能够使学生明白写作活动中题材的源头在哪里、艺术加工的底线是什么,从而培养去伪存真的写作态度,促使他们将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件小事》,为表现“细节决定成败”的主题,写了一件发生在高考考场关于“一只蜘蛛”的小事,我想这件事发生在高考考场上是虚构的,但我也相信,这一定在他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发生过,他巧妙地以之前发生过的事为蓝本进行了再加工,既贴合材料,置位于高考考场又给人一种置身考场的紧张感,令人又笑又叹,感叹这位考生的机智与妙思。
  “质而明”,这里的“质”应为“朴实不虚浮”之意,“明”应为“明晓不晦涩”之意;“详而要”,这里的“详”应为“详尽”之意,“要”应为“概括”之意。这两点则告诉我们叙事作文应该“怎么写”。《颜氏家训》之《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语言朴实,但士大夫的功利心态跃然纸上,而颜之推“俯而不答”,鲜明态度已然表露。
  诚然,叙事作文还是质朴一点为好。鲁迅先生曾指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乃作文之秘诀。《颜氏家训》的为文风格也告诉我们这一点。
  叙事作文在写法上一要凸显质朴本色,强调“有力表达”,二要感悟生活“常”景,咀嚼生活韵味。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中唐时期发起的古文运动,反对绮靡文风的时候,则明确提出文道并举、以道为重的主张。可以说,重神遗形、重内轻外的审美价值取向,不仅是中国文学,亦是中国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共识。再看美国的SAT作文,也极力主张质朴的文风,走的是一条返璞归真之路,强调作文的“有力表达”。重视线索的清晰连贯,而不是文字本身的诗情画意。多年担任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的何永康教授也主张学生写“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文风质朴的文章。
  以质朴本色有力表达情感、思想,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寻觅写作内容,按生活本来面貌去写,用朴实的语言去表达,用真情去打动人。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纸梯》,全文语言质朴,“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凸显了高大的负责任的父亲形象,“你曾经那么英俊”,就像面对着父亲时舌尖滑落的低语。行文的自然和口语化创作保证了父女感情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丝毫没有失真。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如何把平常之生活,写得有韵味,这是要思考的。高中作文毕竟不同于小学初中作文,不能简单地叙事,而要挖掘生活的深度。
  感悟生活“常”景,要关注生活中的细小点。学生要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能使自己内心有所感悟和震颤的细微点,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如有学生写到“高一开学时,一位学生的妈妈帮他拎包上宿舍三楼,手上被绳子勒出了一道紫痕”。这“一道紫痕”就是细微处,就是生活的细节,如能把握与咀嚼,就能写出“紫痕韵”,写出人情冷暖。就如《项脊轩志》中的娘“以指叩门扉”大母“以手阖门”的细节,平常而有味,事细而情深。
  感悟生活“常”景,要强化生活中的动情点。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对人世间的友爱视而不见,对父母的呵护心安理得,对师友的培养泰然视之,常常令我们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不容易被感动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在其心海里已泛不起点点涟漪。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是否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从平常生活中抓住事情的触发点,化腐朽为神奇。上文中提到的《纸梯》写到“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回来时,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久久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因疲惫而睡着,打着鼾,这是动情点。而上文提到的“一道紫痕”既是生活的细节,也是生活的动情点。
  质朴本真是作文的境界,质朴本真,作文才能打动人。常常讲,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质朴也能彰显个性。“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颜氏家训》的叙事风格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颜氏家训》对叙事作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