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线编排,操作方法简便
由王晨女士总主编,匡永发先生总策划,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推荐的《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的要求,按照写话、习作、写作三个层面,采用《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双线编排系统,分级编写的一套供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使用的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作文教材。
三个层面:“写话”(小学1-2年级)是指“积词联句”、“联句成段”和“分段表述”的写作能力训练。“习作”(小学3-6年级)是指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一般指写记实文字。“写作”(中学7-9年级)是指习作入门以后,开始练习写作,也就是传统作文教学中“粗通文墨”阶段。它是以记叙文为主,逐步过渡到“叙议并举”的阶段,即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
双线编排是指每级教材都包括一本训练教程,一本基础教程,并配有一张训练光碟,一张基础光碟。《写作训练》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采用比较简便、系统的思维训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教材侧重语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搜集素材;怎样“思考”、整理素材,引发情思。其遵循的基本体例是“写什么”“找材料”“怎么写”“写得妙”。《写作基础》是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系统掌握写作知识和写作规律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其遵循的基本体例是“阅读体会”“灵动感悟”“范文示例”“动笔实践”“佳作赏析”。
训练教程一条线:第一步“写什么”,指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内容。《写作训练》每一讲的内容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文题供学生写作,而是在一个大的空间内,让学生通过“观察”,留心身边最熟悉,最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然后自拟题目作文。这里设定范围的空间比较大,把学生作文的视线引向生活,解决写作的“源头活水”,确定文题和写作内容。第二步“找材料”,即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下锅米”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锅米”的问题不解决,即使是作文高手,也难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步“怎么写”,是指写作方法的问题,即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具体、明确、生动、形象、连贯、得体等等。第四步“写得妙”,是指把文章写好的问题,它涉及到常见语言表达方式即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的运用和符合各个年级阶段目标的修辞方法的引入。包括各种句式的变换,工笔细描,注重细节的真实。这一步要求掌握好“度”,特别是涉及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某个年级还未出现的时候,不要从概念入手,以防止超过阶段目标的要求。
基础教程一条线:第一步“阅读体会”,是指从阅读入手,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在课前必须准备与讲课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体会,引发感言。第二步“灵动感悟”,这是“写作基础”教学的难点,是阅读体会的领悟与深化。也就是说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所阅读的材料会有新的感触,这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的一步,也是引导学生的思想火花或者说写作“灵感”的关键性一步。第三步“范文示例”,借鉴和参照同龄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例供学生仿效,从整体上给学生写作一个可供模仿的样式。因为是同一个年段,同一个级别,同一个内容的作文,贴近学生实际,参照系数比较大。第四步“动笔实践”,即留下时间让学生当堂写作,强调快速迅捷地入题,让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写作。这时可以停止提问,停止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写作必须独立思考,任何喧闹将是一种干扰。第五步“佳作欣赏”,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把文章写得更好的一步。佳作必须是名家名篇,学生欣赏佳作,毋庸置疑会从中受到启发,找到自己作文的差距。汲取名家的优点和长处,以作修改自己文章的借鉴。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比较、修改,学生的作文定会有所长进。
二、分层递进,前后照应贯通
下面我们按“写话”、“习作”和“写作”三个层面,以“训练教程”和“基础教程”两条线,任选一个级别的课例加以简略地介绍和说明。
(一)写话: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
1.《写话训练》:
例如:《写话训练》(1-2级)第五讲《游戏大本营》。
《游戏大本营》这个题目的空间比较大,学生玩过的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比较多,写哪一种游戏呢?“教程”通过璐璐和写话姐姐的对话,落实到“丢手绢”。
(1)写什么,问:我们要写的作文题是什么呢?答:丢手绢。问:大家为什么要选择丢手绢来写呢?答:因为它很“有趣”。这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趣”。
(2)找材料,问:围绕“丢手绢”写话,我们要写些什么呢?答:游戏的名称、规测、方法、人物的表情、动作、场上的气氛等。这些材料都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搜集。
(3)怎么写,问:①丢手绢是怎么开始的?你是怎么丢手绢的?丢在谁的后面了,小朋友发现了是怎么样的?其他人有什么表现?玩了这个游戏,你的感受怎样?这一系列的提问、思考,解决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开头与结尾以及重点要写出来的细节,这都是写作的方法问题。
(4)写得妙,重点抓住游戏的过程,最有趣的地方,小朋友的动作、表情,把这些细节写好了,文章也就一定写得妙。
2.《写话基础》
例如:《写话基础》(1-2级)第七讲《闪光一瞬间》。
开头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拍摄那些情景交融的照片上。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瞬间,把美丽的瞬间保留下来。
(1)“阅读体会”:阅读《大海与蓝天》《我和孔雀照相》两段文字,谈感想。
(2)“灵动感悟”:从欣赏描述照片的文字中,一是感悟文中简明交代拍摄背景;二是感悟照片表现的内容;三是感悟作者喜欢的原因。
(3)“范文示例”:以《照片》这篇范文为例,回忆拍照片的过程和对话。与迎春花合影,突出照片的宝贵。《珍贵的一刻》这篇范文,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展现了小作者天真的童心。
(4)“动笔实践”:把从阅读感悟和范文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运用于写话之中。
(5)“佳作赏析”:《与骆驼合影》《愉快的合作》两篇佳作很有特色。开头作者用表情造成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第二篇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与伙伴们合作积极粘贴画的情景,让人似乎身临其境,感受着愉快,并以此为借鉴,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习作:第二、三学段(3-6年级)
1.《习作训练》
例如:《习作训练》第三级第四讲《写好水果和蔬菜》。
首先激情导入:
(1)出谜语,激情趣:①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香蕉)②一片大草原来了一群羊,打一种水果?又来了一群狼,再打一种水果?(草莓、杨梅)
(2)整体感知:出示水果“大团圆”的图片,让同学们加深感性认识后,加以引导习作。
师好多的水果啊,那么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我爱吃的水果”)
然后演练过程:
(1)写什么。(填题目:我爱吃西瓜)
一、双线编排,操作方法简便
由王晨女士总主编,匡永发先生总策划,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推荐的《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的要求,按照写话、习作、写作三个层面,采用《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双线编排系统,分级编写的一套供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使用的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作文教材。
三个层面:“写话”(小学1-2年级)是指“积词联句”、“联句成段”和“分段表述”的写作能力训练。“习作”(小学3-6年级)是指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一般指写记实文字。“写作”(中学7-9年级)是指习作入门以后,开始练习写作,也就是传统作文教学中“粗通文墨”阶段。它是以记叙文为主,逐步过渡到“叙议并举”的阶段,即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
双线编排是指每级教材都包括一本训练教程,一本基础教程,并配有一张训练光碟,一张基础光碟。《写作训练》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采用比较简便、系统的思维训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教材侧重语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搜集素材;怎样“思考”、整理素材,引发情思。其遵循的基本体例是“写什么”“找材料”“怎么写”“写得妙”。《写作基础》是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系统掌握写作知识和写作规律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其遵循的基本体例是“阅读体会”“灵动感悟”“范文示例”“动笔实践”“佳作赏析”。
训练教程一条线:第一步“写什么”,指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内容。《写作训练》每一讲的内容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文题供学生写作,而是在一个大的空间内,让学生通过“观察”,留心身边最熟悉,最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然后自拟题目作文。这里设定范围的空间比较大,把学生作文的视线引向生活,解决写作的“源头活水”,确定文题和写作内容。第二步“找材料”,即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下锅米”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锅米”的问题不解决,即使是作文高手,也难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步“怎么写”,是指写作方法的问题,即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具体、明确、生动、形象、连贯、得体等等。第四步“写得妙”,是指把文章写好的问题,它涉及到常见语言表达方式即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的运用和符合各个年级阶段目标的修辞方法的引入。包括各种句式的变换,工笔细描,注重细节的真实。这一步要求掌握好“度”,特别是涉及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某个年级还未出现的时候,不要从概念入手,以防止超过阶段目标的要求。
基础教程一条线:第一步“阅读体会”,是指从阅读入手,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在课前必须准备与讲课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体会,引发感言。第二步“灵动感悟”,这是“写作基础”教学的难点,是阅读体会的领悟与深化。也就是说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所阅读的材料会有新的感触,这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的一步,也是引导学生的思想火花或者说写作“灵感”的关键性一步。第三步“范文示例”,借鉴和参照同龄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例供学生仿效,从整体上给学生写作一个可供模仿的样式。因为是同一个年段,同一个级别,同一个内容的作文,贴近学生实际,参照系数比较大。第四步“动笔实践”,即留下时间让学生当堂写作,强调快速迅捷地入题,让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写作。这时可以停止提问,停止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写作必须独立思考,任何喧闹将是一种干扰。第五步“佳作欣赏”,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把文章写得更好的一步。佳作必须是名家名篇,学生欣赏佳作,毋庸置疑会从中受到启发,找到自己作文的差距。汲取名家的优点和长处,以作修改自己文章的借鉴。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比较、修改,学生的作文定会有所长进。
二、分层递进,前后照应贯通
下面我们按“写话”、“习作”和“写作”三个层面,以“训练教程”和“基础教程”两条线,任选一个级别的课例加以简略地介绍和说明。
(一)写话: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
1.《写话训练》:
例如:《写话训练》(1-2级)第五讲《游戏大本营》。
《游戏大本营》这个题目的空间比较大,学生玩过的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比较多,写哪一种游戏呢?“教程”通过璐璐和写话姐姐的对话,落实到“丢手绢”。
(1)写什么,问:我们要写的作文题是什么呢?答:丢手绢。问:大家为什么要选择丢手绢来写呢?答:因为它很“有趣”。这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趣”。
(2)找材料,问:围绕“丢手绢”写话,我们要写些什么呢?答:游戏的名称、规测、方法、人物的表情、动作、场上的气氛等。这些材料都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搜集。
(3)怎么写,问:①丢手绢是怎么开始的?你是怎么丢手绢的?丢在谁的后面了,小朋友发现了是怎么样的?其他人有什么表现?玩了这个游戏,你的感受怎样?这一系列的提问、思考,解决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开头与结尾以及重点要写出来的细节,这都是写作的方法问题。
(4)写得妙,重点抓住游戏的过程,最有趣的地方,小朋友的动作、表情,把这些细节写好了,文章也就一定写得妙。
2.《写话基础》
例如:《写话基础》(1-2级)第七讲《闪光一瞬间》。
开头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拍摄那些情景交融的照片上。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瞬间,把美丽的瞬间保留下来。
(1)“阅读体会”:阅读《大海与蓝天》《我和孔雀照相》两段文字,谈感想。
(2)“灵动感悟”:从欣赏描述照片的文字中,一是感悟文中简明交代拍摄背景;二是感悟照片表现的内容;三是感悟作者喜欢的原因。
(3)“范文示例”:以《照片》这篇范文为例,回忆拍照片的过程和对话。与迎春花合影,突出照片的宝贵。《珍贵的一刻》这篇范文,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展现了小作者天真的童心。
(4)“动笔实践”:把从阅读感悟和范文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运用于写话之中。
(5)“佳作赏析”:《与骆驼合影》《愉快的合作》两篇佳作很有特色。开头作者用表情造成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第二篇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与伙伴们合作积极粘贴画的情景,让人似乎身临其境,感受着愉快,并以此为借鉴,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习作:第二、三学段(3-6年级)
1.《习作训练》
例如:《习作训练》第三级第四讲《写好水果和蔬菜》。
首先激情导入:
(1)出谜语,激情趣:①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香蕉)②一片大草原来了一群羊,打一种水果?又来了一群狼,再打一种水果?(草莓、杨梅)
(2)整体感知:出示水果“大团圆”的图片,让同学们加深感性认识后,加以引导习作。
师好多的水果啊,那么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我爱吃的水果”)
然后演练过程:
(1)写什么。(填题目:我爱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