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情感人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因为虽然我们于作者处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朴素的人类情感、共同的文化背景使我们有着相似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一些感人至深的古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味作者的情感。如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这三篇祭文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其中袁枚的《祭妹文》被称为“千古祭文绝唱”,浓浓的兄妹之情、凄惨的生死诀别极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老师要让学生深深体味,这样在情感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角色。
二、以景引人苏轼有“江山如画”的诗句,雄伟的万里长城,瑰丽的长江三峡,巍峨的泰山,淡妆的西湖等等,中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令人陶醉的。古文中不少写景文章文笔细腻绘景逼真,充满吸引力。柳宗元《永州八记》清新自然,苏轼的《赤壁赋》豁达开朗,姚鼐的《登泰山记》明润无瑕,讲这些古文时,如善于引导(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让学生如临其景,必将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事激人传记文学是古文的重要内容,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如《鸿门宴》的千钧一发、扣人心弦,《五人墓碑记》的节义壮举,《冯婉贞》的巾帼英雄气概,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文天祥的至死不渝,这些人物故事生动感人,又赋有教育意义。讲述时如能抓住精彩片断,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实质一定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使学生在英雄人物身上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以疑质人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学中如能调动其积极性,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质疑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在古文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如《石钟山记》中可以质疑,石钟山怎么会如“钟”一样鸣呢?《伶官传序》中可以质疑,一代君主怎么会葬于地位卑贱的伶官手中呢?然后再领学生探究,定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以辞悦人古文辞洗练不乏美感,简练不少要义,古代纵横家多巧言妙语,四两拨千斤,或劝暴君,或退强师。《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厉害剖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巧妙譬喻、《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拉家常”,让我们领略了纵横家的风采的同时,也体会了古文词的精练。古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文辞优美,意境深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是人们吟咏的千古名句,教师讲课时要让学生反复咏读,从中体会其音韵和谐、词采华美的文辞之美,学生自然会陶醉于其中。
六、以形调人古文所记距今时代久远,很多东西多难以想象,衣食住行、风土人情,单凭文字恐难掌握。如能把古人所用的器具、车马、刀枪等用芦苇之类做成模型,或用多媒体制成影像,这就改变了“一只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既直观又新颖,一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由呆板变为活跃,由僵死变得生动。兴趣在于调动,又在于培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古文的兴趣激励方法只是我多年教学中的体会,望同事们批评斧正。
[作者通联: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