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12期 ID: 355616

[ 甘紫丹 文选 ]   

由“酱紫”想到的

◇ 甘紫丹

  “合音词”是由两个音节拼读成一个音节,书面上合写成一个字。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有:“诸”之于的合音或者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耳”而已的合音。在汉语方言中如:“甭”不用的合音,“俩”两个的合音,“仨”三个的合音,“冇”没有的合音。
  网络语言中有些词语受方言的影响产生了合音词,这些合音词逐渐被广泛流传,进而走进人们的生活。
  如:(1)酱紫:这样子的合音。“如果宠物可以上网,网络将会是酱紫的。”(《温州日报》2010年5月21日)
  (2)酿紫:那样子的合音,你有知道我灰常灰常讨厌你酿紫吗?(《大连日报》2007年2月2日)
  可见,合音词的产生是人们在双音节词的使用过程中语音发生的脱落、紧缩、讹变的结果。它又可以分为严式合音词和宽式合音词,严式合音词即取合音词上字的声母,下字的韵母,如诸。宽式合音词即取合音词上字的声韵,如耳。还可只取合音词的上字声母或者下字韵母,如冇。网络上的合音词多为宽式,选字也比较随意,带有一定的谐趣性。如“酱”(这样)和“酿”(那样)合音成一字后,“这样子”写成了“酱紫”,“那样子”写成了“酿紫”。
  [作者通联: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由“酱紫”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