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陈情表》第一课时里,我们通过多形式的读、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质疑交流,有了三个收获:一是疏通了文中的字词句,能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了;二是鉴赏了这篇著名骈文在句式、修辞方面的特点;三是知道了李密非常孝敬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祖母。现在,请大家请看屏幕上的这幅画,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
生:李密在床前给祖母喂饭,精心侍奉祖母,很有孝心。
师:的确,李密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很多人读《陈情表》,只重视了文中所张扬的至真至纯的孝。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对此,我有疑问:难道李密写《陈情表》,是为了让皇上知道自己是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吗?
生:不是。
师:李密非常孝敬祖母,很多人知道,皇上也知道。我们在第一课时里学习了“表”是一种文体,《陈情表》是李密写给皇上、委婉拒绝皇上征召“圣旨”的信。那这样的信,好写吗?
生:不好写!
师:但李密写了,写的好吗?
生:写的很好!
师:除了我们在第一课时里已经鉴赏了的句式以骈偶为主、长短句配合、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语言表达非常好之外,还好在李密善于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不得不恩准自己暂不赴任。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进行问题探究:李密是怎样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恩准自己暂不赴任的?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探究点:极书自己的孤苦情状。请齐读第一段,然后梳理李密写了自己的哪些孤苦情状,琢磨他详细叙述这些孤苦情状的用意。(学生齐读第一段)
生:第一段主要是写了自己的不幸身世、苦难遭遇、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比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九岁不行”。
师:大家找的非常准。第一句是总述孤苦情状,后面是具体描述孤苦情状。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的家门萧索,人丁不旺,他孤苦无依。
师:通过这些孤苦情状,可见祖母把李密拉扯大,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段最后一句:“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见李密深知感恩。对李密的孤苦情状,可以用三个“孤”来概括:身为孤儿,生活孤单,内心孤苦。那么,李密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苦难的身世与遭遇?
生:为了让皇上同情。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可以换一个更文雅的词吗?
生:怜悯。
师:在回答“李密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苦难的身世与遭遇”时,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处境。李密是蜀汉旧臣。魏灭了蜀汉,李密是仇恨魏的;而对于取代了魏的晋,李密内心是鄙视的。但是,蜀汉亡了,同僚们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就连李密的恩师、著名的儒学大师僬周也主张投降,李密又能奈何?更何况他面对的是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稍有不慎,就可能是死罪。所以,李密很清楚,对于朝廷的“拔擢”和“宠命”不能拒绝得太直接。怎么办呢?他抓住了皇上司马炎的心理,向“强者”示弱,详述自己的不幸身世与苦难遭遇,以博得同情和怜悯;再就是皇上为了稳定局势,推行“以孝治天下”,而李密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便详述祖母对自己的恩情以及自己必须侍奉祖母的事实,这是极为聪明的招数,很有“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探究点: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请大家先听我读二、三、四段,边听边画出李密逢迎皇上和贬损自己的句子,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写?(老师读二、三、四段)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第一个问题:李密是怎样逢迎皇上的?给大家一点提示,李密现在所处的是什么朝代,他把现在的朝廷称为什么?
生:从“伏惟圣朝”和“逮奉圣朝”可以看出李密把晋朝称为圣朝。
师:李密写了圣朝的什么政策呢?
生:“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师:朝廷对于李密怎么样?
生:朝廷给予了李密很多恩宠。比如:“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师:李密是怎样对待朝廷给他的恩宠呢?
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非常感激朝廷给他的恩宠,而且他本来也是想接受朝廷的诏令。
师:很好。我们概括来说李密逢迎皇上表现在三点:第一,称晋朝为“圣朝”;第二,称颂朝廷的政策好;第三,自己感激朝廷。李密又是怎样贬损自己呢?
生:他在文中用了很多贬低自己的字词,例如:“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苟顺”“乌鸟私情”。
师:我发现,有一个字在《陈情表》中出现了29次。大家找找是哪个字?
生:臣。
师: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两处指朝臣外,其余的27个“臣”都是李密自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适逻辑下,这会使皇上感到非常舒心。
师:刚才大家说李密把晋朝称为圣朝,那么对于他曾经倾心效力的蜀汉,他称为什么呢?
生:伪朝。
师:“伪朝”这是对蜀汉的否定,也是对自己过去政治生涯的批判与检讨。总而言之,李密贬损自己表现在三点:第一,贬低自己;第二,俯首称臣;第三,否定前朝。李密为什么要极力地逢迎皇上、贬损自己?
生:让皇上高兴,向皇上表达忠心,不让皇上惩罚他。
师:李密还告诉皇上,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欲奉诏奔驰”,但必须“苟顺”“乌鸟私情”侍候祖母,这还可以消除皇上对自己这个前朝旧臣的猜忌。总之,李密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纳自己暂不赴任的请求:允许他先尽孝,再尽忠。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探究点:《陈情表》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在上面所说的效果,李密写孤苦情状是为了博得皇上怜悯,极尽逢迎和自贬自损之能事是为了表达忠心、抬高对方、使皇上高兴并消除猜忌,而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受自己暂时不赴任、先尽孝再尽忠的请求,这是从李密的写作心理与技巧方面所作的分析。那么,皇上真的接受了李密的请求吗?
师:在《陈情表》第一课时里,我们通过多形式的读、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质疑交流,有了三个收获:一是疏通了文中的字词句,能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了;二是鉴赏了这篇著名骈文在句式、修辞方面的特点;三是知道了李密非常孝敬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祖母。现在,请大家请看屏幕上的这幅画,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
生:李密在床前给祖母喂饭,精心侍奉祖母,很有孝心。
师:的确,李密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很多人读《陈情表》,只重视了文中所张扬的至真至纯的孝。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对此,我有疑问:难道李密写《陈情表》,是为了让皇上知道自己是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吗?
生:不是。
师:李密非常孝敬祖母,很多人知道,皇上也知道。我们在第一课时里学习了“表”是一种文体,《陈情表》是李密写给皇上、委婉拒绝皇上征召“圣旨”的信。那这样的信,好写吗?
生:不好写!
师:但李密写了,写的好吗?
生:写的很好!
师:除了我们在第一课时里已经鉴赏了的句式以骈偶为主、长短句配合、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语言表达非常好之外,还好在李密善于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不得不恩准自己暂不赴任。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进行问题探究:李密是怎样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恩准自己暂不赴任的?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探究点:极书自己的孤苦情状。请齐读第一段,然后梳理李密写了自己的哪些孤苦情状,琢磨他详细叙述这些孤苦情状的用意。(学生齐读第一段)
生:第一段主要是写了自己的不幸身世、苦难遭遇、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比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九岁不行”。
师:大家找的非常准。第一句是总述孤苦情状,后面是具体描述孤苦情状。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的家门萧索,人丁不旺,他孤苦无依。
师:通过这些孤苦情状,可见祖母把李密拉扯大,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段最后一句:“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见李密深知感恩。对李密的孤苦情状,可以用三个“孤”来概括:身为孤儿,生活孤单,内心孤苦。那么,李密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苦难的身世与遭遇?
生:为了让皇上同情。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可以换一个更文雅的词吗?
生:怜悯。
师:在回答“李密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苦难的身世与遭遇”时,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处境。李密是蜀汉旧臣。魏灭了蜀汉,李密是仇恨魏的;而对于取代了魏的晋,李密内心是鄙视的。但是,蜀汉亡了,同僚们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就连李密的恩师、著名的儒学大师僬周也主张投降,李密又能奈何?更何况他面对的是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稍有不慎,就可能是死罪。所以,李密很清楚,对于朝廷的“拔擢”和“宠命”不能拒绝得太直接。怎么办呢?他抓住了皇上司马炎的心理,向“强者”示弱,详述自己的不幸身世与苦难遭遇,以博得同情和怜悯;再就是皇上为了稳定局势,推行“以孝治天下”,而李密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便详述祖母对自己的恩情以及自己必须侍奉祖母的事实,这是极为聪明的招数,很有“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探究点: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请大家先听我读二、三、四段,边听边画出李密逢迎皇上和贬损自己的句子,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写?(老师读二、三、四段)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第一个问题:李密是怎样逢迎皇上的?给大家一点提示,李密现在所处的是什么朝代,他把现在的朝廷称为什么?
生:从“伏惟圣朝”和“逮奉圣朝”可以看出李密把晋朝称为圣朝。
师:李密写了圣朝的什么政策呢?
生:“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师:朝廷对于李密怎么样?
生:朝廷给予了李密很多恩宠。比如:“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师:李密是怎样对待朝廷给他的恩宠呢?
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非常感激朝廷给他的恩宠,而且他本来也是想接受朝廷的诏令。
师:很好。我们概括来说李密逢迎皇上表现在三点:第一,称晋朝为“圣朝”;第二,称颂朝廷的政策好;第三,自己感激朝廷。李密又是怎样贬损自己呢?
生:他在文中用了很多贬低自己的字词,例如:“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苟顺”“乌鸟私情”。
师:我发现,有一个字在《陈情表》中出现了29次。大家找找是哪个字?
生:臣。
师: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两处指朝臣外,其余的27个“臣”都是李密自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适逻辑下,这会使皇上感到非常舒心。
师:刚才大家说李密把晋朝称为圣朝,那么对于他曾经倾心效力的蜀汉,他称为什么呢?
生:伪朝。
师:“伪朝”这是对蜀汉的否定,也是对自己过去政治生涯的批判与检讨。总而言之,李密贬损自己表现在三点:第一,贬低自己;第二,俯首称臣;第三,否定前朝。李密为什么要极力地逢迎皇上、贬损自己?
生:让皇上高兴,向皇上表达忠心,不让皇上惩罚他。
师:李密还告诉皇上,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欲奉诏奔驰”,但必须“苟顺”“乌鸟私情”侍候祖母,这还可以消除皇上对自己这个前朝旧臣的猜忌。总之,李密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纳自己暂不赴任的请求:允许他先尽孝,再尽忠。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探究点:《陈情表》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在上面所说的效果,李密写孤苦情状是为了博得皇上怜悯,极尽逢迎和自贬自损之能事是为了表达忠心、抬高对方、使皇上高兴并消除猜忌,而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受自己暂时不赴任、先尽孝再尽忠的请求,这是从李密的写作心理与技巧方面所作的分析。那么,皇上真的接受了李密的请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