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580

[ 雷元强 文选 ]   

谈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

◇ 雷元强

  一、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1 进行个性培养是教学活动的普遍要求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以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即“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突出个性培养。
  
  2 突出个性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的内涵,陈仲庚教授在《人格心理学》一书中强调了四个方面: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可见,一个学生有鲜明的个性,正是其健全完善的人格的表现之一。这就是说,加强个性培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题中之义、当然要求。
  
  二、语文教学中突出个性培养的可能性
  
  语文教学特别适合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对一篇篇作品(课文)的欣赏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的不同,每个学生对同一作品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正是这种差异,给教师充分显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引导、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和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提供了可能。学生个性的展示凸显在写作方面。从本质上说,写作教学就是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以其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一切,用“心”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我手写我心”,学生作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一篇见解独特,有特色的习作必然出于个性鲜明的学生之手”。
  
  三、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的迫切性
  
  当今的语文教学是不是突出了个性培养呢?答案是令人失望的。首先,语文教学活动普遍流于程式化、模式化。如阅读教学,一般的教师总是离不开这样一个固定模式——板书课题和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色、练习和布置作业。这种模式一课又一课地重复演练。使得本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其次,语文教学活动中人为的,清规戒律太多,如在讲授课文时,大多数教师照搬“教参”,“教参”云亦云。由于各种外在和内在的原因,教师不愿也不敢发挥,而且还要求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与教师一样,即与教参一致。再如材料议论文教学中,“引、议、联、结”被一些老师奉为真经,要求学生套用。可是这种“八股式”的结构方式,显然不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再次,现行语文考试和作业常采用标准化题型,这里,只有结论,没有也不能显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求同”,没有“求异”,无视语文课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总之,这种教学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语文教学中突出个性培养势在必行。
  
  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个性培养
  
  我想,首先,转变观念。语文教师绝不能以“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而沾沾自喜。因为它常常只注意一个“面”(中等生)。而对“点”(优等生和差生)照顾不足。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吃饱喝足”,更不能让在文学上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泯然众人矣”。
  其次,创建民主的教学氛围。研究者们可以“百家争鸣”,为什么学生不可以呢?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讨论感情基调,结果形成三种意见:或认为喜。或认为忧,或认为“皆有一定道理”。这时,如果把教参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势必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不愿思考。因而,教师应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让学生去鉴别与选择。民主的教学氛围的建设,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勿压制学生。而应把自己的位置放于学生同等的地位。和学生平等地讨论,以理服人,同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言之有理)。
  再次,要营造和谐、美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中容易受感染、长知识、增才干,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笔者在教《故乡的榕树》时,让学生听背景音乐《思乡曲》,背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述香港的历史……使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和谐融洽。一位学生对文尾“如果你有知觉……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作了颇有新意的分析,认为这里暗寓作者希望香港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之情,从而深化了主题。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可以用多种手段营造。如音乐、小品、画图、诗歌等。语文教师的特长不同,可各展所长,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氛围。
  第四,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只要是在听、说、读、写任何一方面有特长,教师就应创造条件开展相应活动,让这些学生脱颖而出,产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学生将会更有兴趣来学习语文。因此,笔者让善演的同学演课本剧;善读的同学配乐朗诵:笔者还在课堂上开展3分钟演讲,给善说的同学有了一展口才的机会,并让学生办手抄报,使善写的同学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应特别重视写作尖子生的培养,他们可能就是我们明天的作家。于是我给他们“开小灶”,说文学史,讲创作论,指导他们习作,鼓励他们投稿。
  总之,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突出了个性培养,那么学生就会把语文课当做令人神往的“百花园”,而不是令人生厌的“三味书屋”。

谈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