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147

[ 靳杰 文选 ]   

例谈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 靳杰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四种,现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主题举例分析。
   一、总分结构
   不管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分述部分应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下文为学生习作。
   去留肝胆两昆仑
   感动于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凛然;感动于林则徐“茍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一身正气。他们因面对利益的抉择名垂千古,他们因禀承的坚定信念留史丹青,那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提出观点)
   “国家”,如此神圣的两个字眼,让无数忠臣义士毕生顶礼膜拜。国家利益是比个人生命还要重要的重量。国家安危是一条条信念,一句句诺言之间的点滴丈量。(总的议论)
   多少热血男儿为国不惜马革裹尸。“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袁崇焕以国家利益为重!……
   多少巾帼女子为国不惜一切。那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被人吟诵,还记得那个越国女子吗?……(分别论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样的绝响依旧时刻在我们胸中回荡。潺潺国之大义,绵绵情之深长,这样的旋律写满了古人的坚定,汇满了今人的誓言。时时提醒我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利益重于泰山!(总结)
   这是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最频繁使用的结构形式,收放自如,便于充实论据,也能做到论点鲜明突出。
   二、并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从若干方面入手,不分主次,并列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来论证中心论点。常常是正文中分论点并列出现,呈三国鼎立的形式。如有的学生用并列式结构,在正文中详写了三个例子: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此种结构形式需要对主题有纵深的分析,将其条分缕析为几种类型或者几个方面、角度等,需要作者具有稍好的事理分析能力。
   三、递进式结构
   各部分之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常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文为学生习作。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因为无数水滴的凝聚,才形成了广阔的海洋,正是因为海洋,一滴水才不会干涸;因为无数小草的凝聚,才形成了广袤的草原,正是因为草原,一棵小草才能够“春风吹又生”;同样的道理,正是无数的个人利益才组成了共有的国家利益,因为国家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才有了更好的保障。因此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矛盾,而是统一存在,相辅相成的。(提出论点)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冲突时,我们以国家利益为先。……
   以国家利益为先,也要兼顾个人利益。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三个层次层层深入)
   个人利益组成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才能更好的保障个人利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维护个人利益,使两者相辅相成。(总结)
   递进式结构能使文章严谨细密,说服力强,但要求作者具有较强的逻辑推演能力。
   四、对照式结构
   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下文为学生习作。
   舍鱼而取熊掌
   国家为根,个人为叶。根为一切能源之本,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稳,叶才能繁茂。……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提出论点,阐释道理)
   忧国家之百姓。大禹治水。
   忧国家之战乱。辛弃疾。
   忧国家之权力。岳飞。(正面论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秦桧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先的卖国求荣的小人。……(反面论证)
   可见,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对比后,重申观点,体现观点的正确性。)
   “茍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个人利益我所欲也,国家利益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个人而取国家者也。(结束)
   总之,写文章是有法可循的。但法无定法,任何结构形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写作时应根据论点及写作素材的需要,确定自己最擅长、最恰当的结构形式。写作也如兵法,运用之妙,当存乎一心。苏轼自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手写我心,足矣。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256200)

例谈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