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一些数理化老师甚至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纯属浪费时间。笔者认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一些课内的有关知识,当学生阅读记忆储备在脑海中并达到一定的量之后,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将随之提高,体现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会有所提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黄鹂》一文中,作者细致地描绘见到黄鹂的情形,并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虽然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但仍有一些学生认为黄鹂与大自然关系很密切,理解为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这些观点跟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和感受相去甚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理解偏差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差太远,加上课外阅读积累不足,才导致了这一现象出现。
第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阅读的量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那么他掌握的课外知识就丰富,有利于他在语文课堂上的发挥,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是选自名著的,如果学生在课外之余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那么在《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节选名著篇目的学习交流时,他们一定能在其他学生面前把许多著名的人物如武松、鲁智深、林冲或者张飞、关羽等小说人物及故事情节说得头头是道,能吸引众多学生仰慕的目光。一旦学生自己的优点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势必能进一步激发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第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成绩
1.课外阅读与人文素养的联系
不少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启迪人生、熏陶个性、塑造和净化心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少,文化积累的程度,胸中是否有学问,决定了一个人的素养甚至涵养。赵丽宏老师说过:“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相对其他数理化教师一般更显得儒雅,谈吐更有文人的风度,即是一种人文素养和涵养的一种体现。
2.提高语文成绩
吕叔湘先生说:“学生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自于课外阅读。”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提倡语文教学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研究这些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这些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已经完全摒弃课内材料,大多从一些有名的散文刊物上选取,例如《读者》、《三月三》、《散文》、《青年文摘》等,学生适当地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物,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能积累一定的阅读素材,有利于学生备考提高成绩。
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有选择的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阅读名著等,会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笔者15年前曾在乡下中学教过书,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一次,在作文课上,有个学生写了封书信式作文,在人物称呼上是这么写的:“下伯,你好”。对于“下伯”这不知所谓的称谓,弄得笔者焦头烂额,后来突然醒悟:“会不会是学生将地方方言,本地的壮话音译过来呢?”后来结合书信内容一看,果然如此,所谓“下伯”就是当地方言里壮话“伯母”的音译。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母鸡”、“母猪”等词,当地孩子往往按照方言顺序写成“鸡母”、“猪母”等等。近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积累,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类似“下伯”的现象基本不出现了。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量多了,积累丰富了,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虽然通过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可是依然有不少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不喜欢阅读积累,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主要的
只有学生自己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自发地去寻找课外读物来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积累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语文老师来说实际上并不难,关键是要懂得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由此及彼,例如在教授《杨修之死》一文时,可以由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梦中杀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由此引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笔者过去最常用的做法是,每两周安排一个课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包括安排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摘抄、做笔记等,或者选择一些比较有名的篇目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一起分析交流,特别是《小小说》中的篇目,这类小说选材角度新颖,构思巧妙,很值得借鉴,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善于推荐书目
其实,学生中不乏爱好课外读物者,但是由于我们有时候工作疏忽或者不到位,不能正确引领,导致个别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一些对自身发展或学习作用不大的书刊,例如当下很多中学生热衷于一些网络玄幻修真类小说,什么《斗破苍穹》、《诛仙》、《飘渺之旅》、《盘龙》等等,这些作品虽然是修真系列小说里质量比较好的,但是其内容与语文课堂学习关联过小,而且篇幅巨大,需要较长的阅读时间,对于时间宝贵的中学生来说得不偿失。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增加学生阅读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那些既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又能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品。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育部规定的40部名著,根据学生的学龄段进行推荐。
总之,课外阅读绝不是多多益善,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作品是极其重要的。
再次,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
在推荐学生阅读书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以达到督促学生的目的。笔者最常用的办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将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并做好摘抄,写好读后感和随笔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班会课或者自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阅读的作品,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分析,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积累见闻,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妥善处理好基础课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问题,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作者单位:广西隆安县教研室(5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