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561

[ 彭樟清 文选 ]   

动机和方法同样重要

◇ 彭樟清

  作者借“从前”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很时尚而又发人思索、引人共鸣的问题:有个人,非常勤劳却又非常贫穷,为什么,原因没人知道,连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为骆驼剥皮》一文则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设喻说理。先说“为骆驼剥皮”:1,介绍骆驼的由来;2,详写剥皮经过:一把小刀,很钝,没剥两下就要跑到阁楼上去磨刀,来来去去,跑上跑下,既慢又累,这才想到还是把骆驼放到阁楼上、磨刀石旁去剥皮好。为了方便磨刀,费尽千辛万苦把骆驼通过窗门吊到阁楼上。围观的人看到眼花缭乱。莫名其妙,这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个非常勤劳却又非常贫穷的原因:没有计划。工具不好,方法不对。文章紧接着进行类比论证。作者由“剥皮”联想到“登山”,登山的方法很多。可以坐直升飞机,可以坐缆车,也可以走路。“当然还可以退着走”。作者对诸多方法中的最后一种“退着走”,还特地独句列段,旨在引人注目,突出这也是一种方法,然而。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方法,这如同给那骆驼剥皮的人所使用的方法。文章篇末点题:“在鼓励老实和勤劳之余,我们更应学习运用生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过得轻松自在”。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方法呢?联想当今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有效措施,那就得解决思想,脑袋里时刻紧绷着“又好又快”这根弦,学会竞争,开拓进取。这正是现在时代的需要,是人们生活的需要。
  让我们记住:动机和方法同样重要。
  
  附原文:
  为骆驼剥皮
  林清玄
  从前,有一个非常勤劳却又非常贫穷的人,至于为什么勤劳的人反。而那么贫穷,却没有人知道。
  这个勤劳的人,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贫穷。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勤劳的本性,他依然到处去打零工维持生活。
  有一小段时间,勤劳的人到了一个富翁家做工,富翁很同情他,送给他一只死掉的骆驼。
  他高兴得不得了,把骆驼拖回家去,心里想着:这骆驼皮非常有价值,应该把它剥下来出售。剩下的肉则留下来慢慢享用。
  勤劳的人拖着骆驼回家时,附近的邻居都跑来看他的骆驼,大家都为他高兴:这样勤劳的人终于得到了报偿,卖了骆驼皮后应该可以改善他的生活吧!
  许多人围在他家门口,观看他为骆驼剥皮。
  勤劳的人拿出一把小刀,开始为骆驼剥皮。小刀很快就钝了,他跑上阁楼找到一个磨刀石,开始磨刀。磨好的刀再剥没两下就又钝了,他又跑上阁楼磨刀。又剥没几下,小刀又钝了,他又跑上阁楼磨刀……就这样跑上跑下,他跑得气喘如牛,围观的人也看到眼花缭乱,莫名其妙。
  跑了几百趟之后,他已经快要累死了,就动脑筋想:“我这样跑上跑下磨刀子太累了,恐怕骆驼皮尚未剥好,我已经累死了,我应该想一想解决的方法才对,”
  最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把骆驼拉到阁楼上,就着磨刀石剥皮。
  但是通往阁楼的楼梯太小,他只好用绳索捆绑骆驼,再把骆驼从窗户吊上阁楼,他才放心地自言自语:“这下磨刀就方便多了,不必再跑上跑下。”
  有一些感到好奇的邻人,看他把骆驼吊到楼上,忍不住登上阁楼探看。知道他费尽千辛万苦把骆驼悬吊到楼上,是要就着磨刀石磨刀,都又感到非常可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眼前这个人非常勤劳却非常贫穷。
  登山的时候。我想到登山的许多方法,可以坐直升飞机,可以坐电缆车,可以坐滑竿,也可以走路。
  当然我们还可以倒退着走!
  倒退着走也一样能走到山顶,却是最愚蠢的方法,就好像剥骆驼皮的人所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人生里,目标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动机与方法一样重要。
  剥骆驼皮的人那么老实,那么勤劳,却那么可怜,那么值得同情。因此,在鼓励老实和勤劳之余,我们更应学习生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过得轻松自在。

动机和方法同样重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