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已由春入夏.但每当我从窗户中看那棵被烤焦一半的玉兰树时。心中总是会想到那个春天的夜晚。
后院的这棵玉兰,在我们刚搬过来时。就已经身受重伤了.正对着窗户的那一面.从树底到树枝全被烤焦。很是难看。
春天来了.整个小区的玉兰全部开花了。邻居们透过窗户望见的都是娇袭了一树的玉兰仙子,而从我家望去。看见的只是一张焦黑的树皮和几个枯枝而已。
我整日伤心。也更加讨厌这棵玉兰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上窗帘。免得看见这个丑八怪。
一天晚上。突然下雨,妈让我跑出去,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抱回来。
我穿上雨衣.把衣服抱在怀中.用雨披盖住,正往家跑,突然眼前闪过一片玉兰。天啊,整个一个春天.我都不曾望到它的另一面。
我正陶醉时.发现雨衣上落了一朵玉兰,然后满树的玉兰都纷纷落下。
你可曾见到这样的壮景?无数的白裙在空中旋转.和着雨的节奏,这些美丽的刚毅的舞娘们跳着生命中最后的舞蹈,这是绝美的舞,留在我心中的则是永久的震撼,我分明听见它们因我的“终于发现”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第二天.我走到院中,那是满院的白色,到处是玉兰的尸体。我心中是永久的自责。
其实那扇窗就是我们的眼睛,透过它,能轻易发现。
点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从自己的窗子望出去,是焦黑的树皮和几个枯枝:换一个角度望过去,则是一树的春天。而“我”则因视角的原因。冤枉了这棵玉兰。将其定义为“难看”的“丑八怪”。人们啊,不要等到落英缤纷时才见到花朵.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觉得它可贵吧!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由于“我”看树的角度的原因,险些造成冤案。幸亏那场雨,幸亏妈妈让“我”抱衣服.“我”终于看到了满树的玉兰。这是“我”的幸运呢。还是玉兰的幸运?生活中.这样的幸运恐怕不常有吧!那么。此情此景是该庆幸呢.还是该自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发现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要忘了别人的正确!理解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不钦佩小作者选材的功力。
指导教师:孙晓利
箫韵
周 荣
我很喜欢爷爷那支彤红色、古老的箫。
夏日的晚上.庭院的桂花树下,一家人聚在一起乘凉。我总喜欢靠着爷爷,听他吹箫。他的手拿着箫放在嘴唇边。那音符就跳出来了,飘出袅袅的乐声.像琵琶女的凝弦幽咽。
清风习习.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桂花树上。一片皎洁,一片空阔,近处的树木被融化了.远处的山峦也被融化了。
载着月亮洒下的柔情,带着一份恬静与闲逸.我们这些孩子笑靥如花,围着爷爷快乐地唱歌。
箫声像流动的碧水。一直流到我的心田;箫声像玉液琼浆。让我心里甜蜜异常。 ‘
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古老的情韵,古老的节拍戛然而止。爷爷暂时停止了吹箫,但音符还飘荡在我们周围。
此时我听到远处溪水潺潺。鸟声啾啾.虫鸣嘤嘤。大自然交响曲也伴随着箫声响起。
乡村的夏夜.夜幕中有许多萤火虫到处飞舞。星星点点,如流星在夜空中划过。
过了一会儿.一阵阵箫声又奏响。箫声悄悄地渗入了我的梦境。醉人的箫韵中,一种宁静的幸福感袭上心头……
哦!箫。从不间断的是那永不停息的拍子,留下的是那隽永的韵律。箫韵在我心中打上了永恒的烙印。
点评:本文有三处“出彩点”:一是准确地选用动词。如“音符就跳出来了”、“飘出袅袅的乐声”、“箫声……一直流到我的心田”,加点的词写出了箫声欢快、悠扬、甜美的特点,令人玩味不已。二是借助生动的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桂花树上”一句,绘出了月光的柔和、明媚;“箫声像流动的碧水”一句,借视觉写听觉,联想美妙。“箫声像玉液琼浆……”比喻新奇。让人沉醉。三是运用白描手法。如“此时我听到远处溪水潺潺,鸟声啾啾,虫鸣嘤嘤。大自然交响曲也伴随着箫声响起”。此句点出爷爷吹奏的背景.画意浓郁。
指导教师:孙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