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596

[ 顾蓓蓓 文选 ]   

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策略

◇ 顾蓓蓓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还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自主地把握学习内容和方向,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设计,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经典的散文范作。课前笔者已经充分备好课,真的很希望学生们能沉浸在其中,细心鉴赏,学有所得。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散文的鉴赏方法又能有所创新呢?笔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一开始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及代表作后,接着问学生:“假如你们是教师,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学习目标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笔者再根据学生设计学习目标的情况作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照自己设计的目标进行补充矫正,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活动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只有思,才有疑,有疑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提问活动,创设学生问题情境。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样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小说,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时,笔者一改往日师提问生回答的模式,让学生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写下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有价值,然后交流讨论。(学生先自行解决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共同关注的有难度的问题)
  本课就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讨论:(1)为什么靠窗的病人要每天编美好的故事给不靠窗的病人听呢?(2)文中的两位病人是怎样的人呢?(3)文中虚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题目“窗”有什么作用?在交流讨论中,教者发现学生仅仅发现透过窗户看到不靠窗的人的自私和靠窗的人的美好心灵,没有进入深度解读阶段。这时教者鼓励学生提问,活跃思维,继续处于主动探求的状态。学生就提出:“课文《窗》背后还蕴涵了其他深刻的哲理吗?”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完善对问题(4)的探究。5分钟后,答案精彩纷呈:自私嫉妒如果不加以节制,如洪水猛兽害人害己;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会扭曲人的心灵:生活中需要更多像靠窗病人一样创造美……通过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研读小说的能力,强化了问题意识。优化了课堂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让学生强化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要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学生同伴群体中建立一种互相合作、共同进取的人际关系。而小组合作学习,强化竞争意识,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教学《醉翁亭记》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于“你为什么喜欢朝暮四季图”这一问题应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形式。四人小·组在讨论中,小组长组织组员发言,教师来回巡视,及时点拨。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开展小组竞争。巡视-,及时点拨;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开展小组竞赛。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的学习气氛中,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结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气氛中连平时比较内向的,不怎么敢在课堂上讲话的同学也积极发言,为整个组争光。有这样的一种集体荣誉感促动,课堂效率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竞争意识,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在主动参与中施展才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重视教师的引导性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重视教师的引导性地位,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才会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语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
  其次,在课堂上,对待有良好表现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于表现欠佳的不能吝啬鼓励性的话语,立足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引导的技巧,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不断地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
  以上仅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语文老师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持长远,让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策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