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553

[ 杨正猛 文选 ]   

古诗文名句解读

◇ 杨正猛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魏·曹操《龟虽寿》。
  [解读]骥(ji):指良马,千里马。枥(li):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曹操为统一全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志在千里”的“志”指的是诗人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老马虽伏在马槽里吃草,但它的志向在千里之外。怀有雄心壮志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那颗雄心却丝毫刁观减退。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北朝民歌·《乐府诗集·木兰诗》。
  『解读]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即: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激烈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奏捷归来。如果不按互文的特点去理解。只从字面解释就会产生疑惑。去、留——为什么经历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呢?这两旬诗概括了战事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木兰有幸成了凯旋的“将军”。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读]丹心:比喻忠心。汗青:古时在竹简上写字,采用青色竹子,须用火烤竹片,去除青竹的水分才容易书写,称为杀青或汗青,后人便以汗青代指史书。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坚持抗元,视死如归,以死殉国的决心;表现出他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解读[柳暗花明:柳色深绿,称为“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在山峦重重叠叠,河流盘旋曲折时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一处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好风景出现在眼前。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比喻战胜困难过后必将是光明的前途,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解读]渠:指水塘。那:通“哪”,怎么。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作者问水塘怎么能够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上不断流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水塘清澈因有活水来,实际上暗示了做学问也要有“源头活水”。真可谓设喻奇妙,即人要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从诗书中积累,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出自]唐,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解读]销通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抽刀断水水却更快地奔流,借酒消愁却又愁上加愁。诗句形象生动,明白如话,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内心的痛苦不得发泄的愤懑。诗句对仗工整,特别是“水”“愁”两字重叠使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7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北宋·晏殊《浣溪沙》。
  [解读]时间永不停滞,春花纷纷凋谢,这一切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力难以支配的,虽然惋惜、依恋旧情,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那似曾相识的燕子,如今又从南方归来寻找旧巢。这一联是晏殊颇为自得的天然奇偶,工巧的俪对,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仿佛信手拈来,无一丝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杜甫《望岳》。
  [解读]将群山和泰山相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登山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革新运动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使,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为此,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也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认为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会比现在好,劝慰自居易不必为自己忧伤。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古诗文名句解读
目录